梵語 runa。意譯為犍、劇。五種不男之一。以刀去男根者。翻譯名義集卷二(大五四·一○八三上):「留拏,此雲犍,或作劇。以刀去勢也。」[十誦律卷二十一](參閱「五種不能男」1175) p418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現法受業】 p0953 如現法受業中說。 二解 瑜伽六十卷十二頁云:略由三因緣故;成現法受業何等為三?一、田廣大故...謂焚香與燃燈。釋惠洪之詩:「一室香燈夢寢餘。」謝枋得之圓峰道院祠堂記:「朔望有齋饌,晨夕有香燈,如士大夫之奉...(喻)彌陀的本願如船,能將眾生渡到彼岸。...亦名:對首三十三法 子題:但對首法二十九、內外資緣法有十二但對首、悔犯法有六但對首、白告法有六但對首、製法有...(雜名)Punarvasu,星名。唐云弗宿。寶星陀羅尼經四曰:富那婆蘇(唐言弗宿)星生者,於左脅下,當有黑疵。財谷具...據宗鏡錄卷四十九載,阿賴耶識變現根身、器界等相,依共業、不共業之所感,可分為四種,即:(一)不共中不共變,如眼...全一卷。劉宋沮渠京聲(?~464)譯於孝建二年(455)。又稱弟子死復生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敘述佛在祇樹給...又作貫花。指經文中之偈頌。蓋一般經典之散文比喻為散花,對於貫穿經文之偈頌則比喻為貫花。於禪林中,特指達磨之傳...又作六垢法、六煩惱垢。能染污心者稱為垢,為煩惱之異名。即指惱、害、恨、諂、誑、憍等六種能染污吾人內心之不淨法...指拄杖。據山堂肆考載,夾山嘗問佛印:「和尚闍黎與什麼人同來?」曰:「木上座。」 p1470...(雜名)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曰:河南少林寺後殿西壁前設供桌,供一石。高幾二尺強,上下寬五七寸不等。即之一粗石,...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東的一個農村裡,有一個人一下子發了財,於是就買了一串院。...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所以私心越來越大,對於他人,視如無物,個人的感覺和利益漸...
又云,十心嚮往,命終必生彼佛國土,是《寶積》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下面再跟《大寶積經》會通。《大寶積經》...
我師兄弟,他問海公一個問題問得很好,他說:反聞聞自性,我們這一念心聽到聲音,你為什麼能聽到聲音呢?那聽到聲音...
過去,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時,為所有的天人等四輩說法。當時有一年少比丘,為人頑固愚癡、質直粗野,對法不甚了解...
【示沈元輝曰: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敗。念既不真,不得自在,禍福吉凶,汝自作怪。】 好,看這一...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
出自《佛說處處經》 佛欲度世去。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間人。皆當從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諸世間人民。當復從誰得福...
留拏
【佛光大辭典】
上篇:留多壽行 | 下篇:留舍壽行 |
【四十四智事】 p0450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卷十三頁云:云何四十四智事?謂知老死智,知老死集智,知老死滅智,知趣老...
現法受業
香燈
願船
對首羯磨三十三法
富那婆蘇
共不共四變
死亡更生經
花偈
六垢
木上座
達摩面壁石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藏經】六度集經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推薦】十心嚮往,命終必生極樂國土

反聞聞自性與反聞聞妄想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禍福吉凶,汝自作怪
聖嚴法師:不要自己障礙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