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由西域或印度東來之異國僧侶,一指持戒清淨(即修梵行)之修行僧。然至其後,亦漸用以泛指一般僧人,蓋以出家修行佛道者,必以出離俗世、舍棄雜染、斷除淫慾為基本要務之故。又修梵行之徒眾,則稱梵眾。此外,梵眾天亦略稱梵眾。[俱舍論卷八、續高僧傳卷二十五釋圓通章] p464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catvāry upādānāni,巴利語 cattāri upādānāni。取,即執持、執取之意。狹義係指執著之煩惱;廣義而言...(雜名)晉書僧涉傳曰:涉西域人,苻堅時入長安,能以秘咒下神龍。每旱,堅常使之咒龍請雨,俄而龍下缽中,天輒大雨...(真言)陀羅尼之末句,多有娑婆訶一語。秘藏記上曰:娑婆訶:究竟義,驚覺義,成就義,散去義也。此為呼胎藏界大日...【犯罪因緣】 p0522 瑜伽一百卷一頁云:遍知犯罪因緣者:謂或貪因緣,或瞋因緣,或癡因緣,毀犯眾罪。...(修法)月蝕之時,以除去災厄之目的而為祈禱也。...(術語)真見道之對。謂真見道之後,起後得有分別之智慧,對於前之無分別智所證之真理,再分別變真如之相分,擬於真...【得靜慮】 p0994 瑜伽十八卷十一頁云:若未離欲一切身份勤精進者,名得常委。若已離欲、得源底者,名得靜慮。得靜...古代印度外道之一。系外道六師中之刪闍夜毗羅胝子所立。主張不須特意求道,歷經生死劫數,於苦盡之時而自得涅槃。此...(雜語)過去現在因果經四曰:耶舍長者子朋黨五十人,優樓頻螺迦葉師徒五百人,那提迦葉師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葉師...梵名 ?ākya-muni,巴利名 Sakya-muni。意即釋迦族出身之聖人。又作釋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釋迦牟曩、釋迦文。略稱...明代世宗(1521~1566 在位)初期之儒者。生卒年不詳。著異端辯正一書,總括唐、宋時代之排佛論,攻擊佛教,批判道...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
夫稱三昧者何?思專想寂之謂也。思專,則志一不分;想寂,則氣虛神朗。氣虛則智悟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是二者,自...
人們常說,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是人生三大不幸。然而,我以為,這三大不幸雖說令人哀傷,卻是天命難違,不...佛在世時,領導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達多,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提婆達多學佛之後,不但沒有縮小自己的欲心...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重殊勝的懺摩儀式,戒子須禮佛、懺悔、發願,以達身心清淨,納...
1.生平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諱際醒,一字訥堂,又號夢東,京東丰潤人,俗姓馬。大師幼而穎異,長喜讀書,經...
問: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上,有沒有差別? 大安法師答: 信佛和不信佛這兩種人,在生活方式和...
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
雖然社會上也還不斷上演佛教故事目連救母等有關佛教報恩孝親的片子;可是一些無知之徒,仍然喪心病狂的用韓愈的話來...
梵僧
【佛光大辭典】
上篇:梵仙 | 下篇:梵福 |
(?~1979)生年、籍貫、事蹟等均不詳。編著有佛學講義、入佛指南等書,並有印度宗教史等譯作,均為重要之佛學入門...
四取
龍缽
阿毗羅吽欠娑婆訶
犯罪因緣
禳月蝕
相見道
得靜慮
不修外道
千二百五十人
釋迦牟尼
詹陵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無量義經

淨土法門之金玉良言精要

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
阿闍世王殺父篡位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沒有差別

印光大師對祭祖焚燒紙錢的開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