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論,梵名 Vai?esika,巴利名 Visesikā,音譯作吠世色迦、吠世史迦、毗世師、衛世師、衛生息、鞞崽迦。又作最勝學派、異勝論學派、勝宗。印度六派哲學之一,外道四執之一,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種外道之一。創始者為優樓佉(梵 Ulūka,一名羯那陀,梵 Kanāda)。據傳,優樓佉著有勝論經(梵 Vai?esika-sūtra),此書被視為勝論學派之根本聖典。
於原始佛典或佛陀時代所流行之外道群籍,均未載及勝論學派之派名及其學說,據此推之,則此學派應於佛陀入滅後始興起。又近代學者根據原典批判研究之結果,謂約成立於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一、二世紀間,優樓佉以後之傳承不明。然其學說於龍樹以前頗為盛行,屢與佛教論爭,如提婆之廣百論本、百論、外道小乘四宗論,及青目之中論釋、婆藪之百論釋等諸書之中,均載有對此派批駁之論說。蓋於當時,勝論、數論皆為外道學說之翹楚,且將二者合稱為「勝數」。而勝論學派之論師,尊之者稱其為勝論師、勝者;斥之者則稱其為勝論外道。
其學說傾向於實在論,否認萬事萬物僅為概念之存在,以為一切事物皆有其實體,且世界所有之現象皆可析入六大範疇。即以優樓佉所立之實、德、業、同、異、和合等六句義(梵 satpadārtha),統攝一切諸法之實體、屬性及其生成壞滅之原理。西元五、六世紀頃,慧月論師複根據六句義,增加有能、無能、俱分、無說等四句義,著勝宗十句義論,提倡十句義之說。本派主張由「真知」與「瑜伽」以獲得真實之解脫。真知系由六句義哲學之研究而來;且謂「意」乃善惡之根源,故應管制吾人之意,即修行瑜伽。由六句義等綜觀本派之宗說為多元論,其中述及者,包括極微說、實我論、三世實有論、因中無果說等。又本派對於「聲論」主張「聲無常」。[大莊嚴經論卷一、因明入正理論、外道小乘涅槃論、百論疏卷上、成唯識論述記卷一、印度六派哲學](參閱「十句義」409) p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