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同「諸法」。總賅萬有事理之語。即色、心所亙即之一切差別之法。與一般所說之萬象、萬事、萬物等語相當。往生拾因(大八四·一○○上):「覺知法界唯真,萬法一如,無煩惱可斷。」 p554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六識三性容俱】 p0307 成唯識論五卷十二頁云:有義、六識三性容俱。率爾等流眼等五識,或多或少,容俱起故。五識...(術語)舊曰作戒無作戒。新曰表戒無表戒。受戒者登戒壇,發表身口意之三業,而正受得戒法,名為表戒。此時受者體內...又作影響眾、影向眾。系四眾之一。諸佛菩薩為輔佐如來之教化,隱其圓極之果,示現於聽法眾中,即所謂釋迦法王如形、...【婆羅痆斯】 p103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三卷六頁云:問:何故名婆羅痆斯?答:此是河名。去其不遠,造立王城。是故...梵語 prayoga。舊譯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針對正行之預備行。據成唯識論卷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之說,接近見...(術語)謂之結跏趺坐。以是為修禪人之坐法也。智度論七曰: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中...(書名)二卷,後集一卷,宋釋惠洪撰。本明編次。所紀皆禪門古德之嘉言善行。多訂讚寧高僧傳之訛。中頗自抒己意,發...(名數)大乘唯識立十六心之相見道,小乘俱舍論為十五之真見道,最後之一心立為修道。然小乘之曇無德部,成實謂十六...「近果」之對稱。又作殘果。指引因所引得之結果。如尸骸、枯木等,俱屬遠果。此等尸骸、枯木等於枯死後猶未頓絕,即...形容水勢壯大無有邊際之語。滉漾,水無際之貌;浩汗,水廣大之貌。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八上):「劫水彌滿世...佛只以一種聲音來向各類眾生宣說教法。維摩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
前面說到我們最好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把功夫準備好。什麼叫做功夫呢?並不是飛天鑽地奇奇怪怪的事,是隨時可以把心靜下...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因為感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譬如中國人講的五倫,就是...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不但不隨喜讚歎還潑冷水。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
原文: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故示苦樂兩土,爰開折攝二門,...
關於咒的發音,無論你念得多麼准,都是漢字發音,都不是梵文的元音發音,所以,不要特別執著,衹要念著感覺不錯,能...很多人對於佛教徒出家離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認為佛教對於父母不敬,現在的社會對於孝的概念也逐漸在淡薄。那麼佛教徒...
這口稱佛號,告訴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這個佛聲不間斷,就是十念念佛不間斷。這個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
如果一個人具有了正確的義利觀,就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企業的成員能有正確的榮辱觀,尊道貴...
萬法
【佛光大辭典】
上篇:萬松行秀 | 下篇:萬法一心 |
(術語)又曰淨施。戒律之制,比丘有得衣缽藥及金銀谷米者,不許自蓄之,必求所施主一旦施與之。而如衣缽藥者得更由...
六識三性容俱
表戒
影向眾
婆羅痆斯
加行
禪坐
林間錄
十六心見道
遠果
滉漾浩汗
一音教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推薦】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以折攝二門令起厭欣

不要執著咒語的發音
佛講父母恩德

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為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