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為至心

這口稱佛號,告訴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這個佛聲不間斷,就是十念念佛不間斷。這個「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這就是能感之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拯救一切眾生的願力瀰散在虛空法界,也在每一個眾生的心裡,包括在這個罪人的心裡。現在就看能不能感應得上,能不能把這種力量接通過來。這種接通的方法就是要至心稱念。

那這裡我們要討論一個至心。何為至心?什麼樣的程度才能達到至心?十八願也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前面講「圓發三心」也是談至心。所以對這個至心,它是一個很抽像的概念,它很難量化。那至心又看不見摸不著,什麼樣的行動才稱為至心?

曇鸞大師在一篇文稿裡面曾經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至心的相狀:比如一個人,他在曠野的地方遇到一個怨家,這怨家就拿著刀要殺他。那這個人一看,趕緊逃命。後面這個人拿著刀就追。跑跑跑,跑到中路的時候,發現一條河橫在面前。這個逃命者就思惟了:這個河在面前,我怎麼過去?我肯定要游過去。那游過去,我是脫了衣服跳下去,還是不脫衣服就跳下去?脫衣服,當然好游泳,但是脫衣服怕耽誤,時間的滯留,那個人趕上來了,把自己殺了。不脫衣服,又好像衣服浸在水裡游不動。

所以這時候,在他死亡的威脅面前,他就只有一個念頭:我是脫衣服泅渡過去,還是不脫衣服泅渡過去?當下這一念就有點至心的樣子,沒有第二念。這時,他不會想家裡還有多少存摺,多少錢,那個房子怎麼處理,股票怎麼辦,一概都沒有。生命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他不會想其他的。

那你比況這個下品下生的人,他已經看到地獄境界現前了,他已經是覺得死路一條了。忽然這個善知識給他介紹,還有一條死裡逃生的方法。也許他當下徹底相信,也許他半信半疑,但半信半疑他也覺得沒有辦法,只有試一試。

這時候他念佛的心是什麼心?就是突圍的心。層層包圍的情況下,他只有殺開一條血路才能逃命,如果突不出去,他就只有死路一條。這個罪人,他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用整個的生命去念的,是沒有第二念的,是他突圍的這樣的心去念的,這是他生命當中最大的心,最猛利的心去念的。

那這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還真的就是有點一心不亂的架勢了。不像我們平時泛泛悠悠念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心裡還想著拔人家的禾的這些情況。是這樣的至心懇切、拚命地去念,他每一念當中都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說明這個滅罪的力量有多重,也就說明這句佛號就能貫穿三世。

那這句至心,這裡特別要談到至心稱念。你只有至心稱念才能感應道交,還是談感應問題。你說修行,張善和有什麼修行哪?一生都在造惡業。但為什麼他能往生?這裡不在他行為的功夫上來談,就是他臨終,即將下地獄的苦難所逼迫,把他淨業的信根逼出來了。

這逼出來了,它又是唯一的一條生路,他就整個的生命都在念,熔鑄了他整個的生命信仰,馬上阿彌陀佛就應聲現在他的面前,佛光加被。這樣的人,就是淨土的法器,他能知道一心皈命到阿彌陀佛那邊去。

所以我們以後碰到任何生死關頭,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別忘了。但往往有人一碰到災難現前,或者一輛車正在自己……,碰到身上來,或者地震、海嘯、泥沙流……他碰到這些死亡威脅的時候,可能他本能地就會叫「我的媽呀」,叫爹叫娘。那叫爹叫娘,問題是爹娘雖然對你很親,但是他是凡夫,他救不了你,他自己都救不了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嬰兒狀態,叫你的媽叫你的爹,他能解決一點小問題,但是生死輪迴的問題,你叫爹叫娘是叫不應的,唯有叫「阿彌陀佛」。

以後的災難是越來越多,在碰到災難的時候就看你當下這顆心,在死亡面前不要畏懼,就是安立在這句名號當中。也不要到處去跑,去躲,你命中要死,你躲到哪兒去都也得死。心穩定下來,視死如歸,就是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一心交給阿彌陀佛,能夠度過災難當然更好,度不過,正好乘著這個名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要隨時把這種懇切的心,把它彰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