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過去、未來之法,非實有之體,唯現在之法,其體實有。系大乘唯識之主張。小乘薩婆多部(即說一切有部)立「三世實有」之說,謂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之法體為實有、恆有;對此,大乘唯識則立「過未無體」以破薩婆多部之說。異部宗論諭疏述記(卍續八三·二二六上):「現有體用,可名實有。去來體用無故,並非實有;曾有當有,名去來故。」[俱舍論卷二十、成唯識論了義燈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末] p568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唯識學說,前七識所作的善惡業,其氣氛感入第八識中,留下與本業同樣的習氣,將來能發生同類之果者,名為種子,亦如...凡六卷。清代戴明琮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岳林寺位於浙江奉化,始創於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59),有一...(術語)貪慾之心也。月上女經上曰:有欲心者無解脫。...【迷惑】 p0943 瑜伽十三卷十七頁云:云何迷惑?謂四顛倒。一、於無常計常顛倒,二、於苦計樂顛倒,三、於不淨...(名數)菩薩有四事之入法門:一入禪思門,菩薩將說法,先入禪定觀察眾生之根器也。二智慧門,菩薩將說法,以智慧照...(名數)一、本覺,本有常住之覺體也。二、始覺,依修行之功,而顯本覺之體也。三、相似覺。於菩薩十信之位而得類似...指像法時代之末期。像法系為正、像、末三時之第二時,其教法運行狀況相似於正法時代,故稱像法。為有教、行二法而無...亦名:杖絡囊戒具二持犯 戒本疏·百眾學法:「(眾學篇)持犯者,若就心學,希具二持二犯。起心修行,名作持;不違...(人名)巴Bhaddāli,比丘名。佛讚歎一座食之法,跋陀和利不堪,固辭,夏三月竟,復來見世尊,佛種種呵之,為說出...(術語)法相宗分佛一代之教法為有空中之三教,謂佛,最初為破凡夫外道之我執,說阿含經等,示法有我無之理,次為破...(一)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內、界外之惑所分之見思、塵沙、無明等三惑。(一)見思惑,見惑與思惑之併稱。見惑,乃意根...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婆藪槃豆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耶ye 2)南na 無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爍shu...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昔時阿難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城對波斯匿王說法時,阿難陀的臉色現出憂愁的樣子,佛陀問他,...
像我們有些個人跟我說不能念《地藏經》,一念《地藏經》害怕,心裡很恐怖,會有些個現象。我說這是好事,不要怕,你...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場...
中國人寫這個錢(錢)字,繁體字,一個金,那邊是兩個戈,戈就是兩把刀,為了黃金,兩個人拿刀來互相砍,這個就是錢...
原文: 閱來書,知汝聰明尚不徹底,故以儒佛之因果,與世間王法之賞罰同論,則似有理,而實無理矣。世間賞罰,約人...「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每個當下,你做的持咒,觀想,念誦,禪修,乃至談吐高超的見地...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蘭陀竹園竹林精舍中。而剛出家不久的沙彌阿奇舍那,也在王舍城...
過未無體
【佛光大辭典】
上篇:過去塵點劫 | 下篇:過度人道經 |
(名數)大日經一曰: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大日經一部以此三句為大宗。同疏一曰:以此三句義中...
種子
明州岳林寺志
欲心
迷惑
四事法門
五覺
像季
擔杖絡囊戒具二持犯
跋陀和利
有空中三時
三惑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阿難尊者的七個夢

【推薦】為何一念《地藏經》心裡就恐怖害怕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錢」字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