蜫勒,梵語為 pitaka 或 petaka,又作昆勒、鞞勒、錍勒,或作昆勒,意譯作篋藏。大迦旃延所造之論部名稱。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二中):「蜫勒有三百二十萬言,佛在世時,大迦旃延之所造。佛滅度後,人壽轉減,憶識力少,不能廣誦,諸得道人撰為三十八萬四千言。若人入蜫勒門,論議則無窮。其中有隨相門、對治門等種種諸門。」故知蜫勒門之內容又分為隨相門、對治門等。其中,隨相門者,謂於說示一法一門中,即已說示其餘同相同緣之諸法門。例如,說四念處,因不離四正勤、四如意足故,佛雖不說餘門,但說四念處,則當知餘門之義,譬如一人犯事,舉家受罪,此即隨相門。對治門者,如佛說四顛倒,雖不說四念處,當已知四念處之義,譬如說藥已知其病,說病已知其藥,此即對治門。又大智度論卷十八主張阿毗曇旨在闡釋「有」,空門乃說「無」,而蜫勒門則說「有無」。天台及嘉祥等師判此論為小乘四門中之亦有亦空門。
大智度論所說之蜫勒與現存巴利文之藏論為同系統之論書,然因本論已失佚,故兩者是否為同一書則難以斷定。關於蜫勒之語義,恐為毗勒之誤寫。然經印順法師之研究,有多種理由否定蜫勒為毗勒之誤寫。又巴利佛典中,除三藏典籍外,有題為 Petak''''opadese 之書,傳為大迦旃延所作,今所言之蜫勒或指此書。[大智度論卷二、法華經玄義卷八下、卷十上、可洪音義卷十、蜫勒とは何ぞや(荻原雲來,哲學雜誌第二二之二四四)、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印順)] p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