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法性融通」之對稱。依緣而生起之諸現象,互為交織,互相由藉,稱為緣起相由。為華嚴宗說明事事無礙理論之用語。反之,法性之理圓融於諸現象中,稱為法性融通,表示理事無礙之義。此二者為華嚴教義之根本,尤以緣起相由最為見重。法藏於華嚴遊心法界記闡釋入華嚴三昧之方便,於緣起相由門分開說與合說,其意系就諸法之有力與無力(即作用方面)論融通無礙,說明萬法無一獨存,常相互依存。
法藏又於華嚴經探玄記卷一列舉緣起相由之十義,即:(一)諸緣相異,謂一切諸法由各異之因緣而成立,諸緣絕不混亂。(二)互遍相資,謂諸緣互遍互資而成緣起。(三)俱存無礙,謂差別而不混亂之義與無差別而互遍之義,互不相礙。(四)異體相入,謂由因緣所生之諸現象,其作用互為交織。(五)異體相即,謂異體互為一體化,其體相即而無礙。(六)體用雙融,謂異體相即相入,圓融無礙。(七)同體相入,謂一現象中具足本來一切現象,又兼具一切法之作用。(八)同體相即,謂同體互為一體化。(九)俱融無礙,謂同體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十)同異圓滿,謂不論在異體或同體上,一切諸法皆相即相入,悉為萬有圓融不可思議之妙法,即事事無礙。此十義中,先就緣起本法分為第一諸緣相異義與第二互遍相資義,此二義以第三俱存無礙義概括之。次將異體門之第一諸緣相異義分為第四異體相入義與第五異體相即義。同體門之第二互遍相資義分為第七同體相入義與第八同體相即義。其次將異體門之第四、第五等二義攝入第六體用雙融義。將同體門之第七、第八等二義攝入第九俱融無礙義。最後以第十同異圓滿義總括第六、第九等二義。此中,第四、第五、第七、第八之四義,相當於華嚴五教章卷四之同體、異體、相即、相入四義。[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卷下、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二、華嚴經疏鈔玄談卷六] p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