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靈妙之識知,明白不闇。澄觀、宗密各為華嚴宗之四祖、五祖,然亦皆屬荷澤禪之系統。其中澄觀於所著華嚴心要法門中,依禪之體驗而開示華嚴思想,「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即為彼體驗禪旨之極致表現,「靈知不昧」表示佛道與心之究極自覺之狀態;宗密釋之為瑩淨之理。蓋所謂靈知不昧,其本體乃眾生之如來藏心;此「知」共通於凡聖,故與聖智有所區別。又此「知」並非妄相分別之知,乃無念之真知。北宋天台之山外派即好用此「靈知」二字,而有靈知心性、真淨靈知、靈知一念等用語。[華嚴經疏卷十五(澄觀)、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二、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卷三十] p6936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譬喻)梵語曰弭也竭羅Vyāghra,以譬無常之可畏。智度論十九曰:無漏智慧常觀一切無常,觀無常故不生愛等諸結使。...梵名 Ksānti-vādi-rsi,巴利名 Khanti-vādi-tāpasa。又作羼提波梨(梵 Ksānti-pāla)、羼提和(梵 Ksānti...(名數)一世間檀,凡夫之布施或聖人作有漏心布施者。二出世間檀,聖人無漏心之布施也。見智度論十一。...(名數)法性宗與法相宗也,略雲性宗相宗。...(名數)出家人宜務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儀,住正命,住正覺),威儀四法(依法,依時,依處,依次...【色聚有增有減】 p0570 瑜伽三卷三頁云:又由依止色聚種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緣時;或小聚無間,大聚生;或大聚...梵語 trayah samādhayah,巴利語 tayo samādhī。又稱三三摩地、三等持、三定。指三種三昧。三昧,禪定之異稱。依...唯一真實的意思,與真如同義。...(雜語)帝王當執持之正法也。佛為優填國王說王法正論經,為舍衛國王說王法經。...(雜語)謂堂塔寺舍等初建立也。...【隨業轉法】 p1367 品類足論六卷六頁云:隨業轉法云何?謂若法,與思一生一住一滅。此復云何?謂一切心心所法,除...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1037-1101)在第四個兒子出生時,按照當時習俗,為剛滿月的兒子行洗兒禮。他感嘆自己的身世...菩薩因為已到無所求無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力量所致。由於般若的空慧,已將一切自我的執著掃蕩清淨,...有一個青年剛剛結婚,小夫妻新婚燕爾,濃情蜜意,日子過得甜蜜極了。年輕人逢人就說結婚好,奉勸大家趕快成家,享受...
財富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給予。當我們恭喜別人發財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也發財了。當我們不歡喜的時候,給予別人一...有句話說「心淨則土淨」。一念心平靜,就是心靈的清淨,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心,但是凡夫往往犯了錯而不自...
有些人以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衹要頭髮一剃,衣服一換,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詢問出家人:做和...
從我記事開始,奶奶就信佛。記得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沐浴齋戒,在家裡點上香燭,連續幾天念《心經》和《大悲...
你說業能轉不能轉?一念善心起,百萬障門都消失;一念噁心起,百萬障門都開了。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能轉不能轉...
靈知不昧
【佛光大辭典】
上篇:靈河 | 下篇:靈芝 |
(一)梵語 āvarana,覆障之義。指煩惱,因煩惱覆障善心,故稱為蓋。有五種,即:貪慾蓋、瞋恚蓋、惛沉睡眠蓋、掉舉...
虎
忍辱仙
二檀
性相二宗
十三事法
色聚有增有減
三三昧
一真
王法
草創
隨業轉法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推薦】莫耍小聰明
聖嚴法師《心無罣礙》
汪汪叫的禪悅日子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知錯能改的村長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難與十六輕遮

奶奶病重念佛痊癒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