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餘經說,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名梵行者,成就第一清淨梵行。何等為五?一者常求以欲離欲,二者舍斷欲法,三者欲貪已生即便堅執,四者怖治欲法,五者二二數會。成就第一清淨梵行者,謂出世間道。常求以欲離欲者,謂即以此如實遍智永斷彼故。此如實遍智者,謂能通達此真如智。舍斷欲法者,謂恆觀察舍斷非梵行方便,欲貪已生。即便堅執者,謂於內欲貪已生,即便堅執擯出於外。怖治欲法者,謂說欲過患怖諸有情,立對治道拔濟一切。二二數會者,謂於染淨因果差別四真諦中,以世出世二道及奢摩他毘缽舍那二道,數數證會故。
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為八佛名號經之異譯。...(術語)五種般若之一。無相之真智為觀照般若,是般若之自性也。助發此般若,又自此般若流出之戒定慧等諸法,總雲眷...自家中之珍寶;禪林中,轉指人人本具之佛性。無門關自序(大四八·二九二中):「豈不見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術語)Śila,又云尸怛羅,正譯曰清涼,傍譯曰戒。身口意三業之罪惡,能使行人焚燒熱惱,戒能消息其熱惱,故名清...為四種陀羅尼之一。又作能得菩薩忍陀羅尼、忍陀羅尼。即依無義之咒,安住於諸法離言之實相而忍持不失。大乘義章卷十...子題:不得衣日則無相染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四分中,若初日得衣,二日不得,乃至十日,通皆不犯。如是等類,具...梵語 dvitīya-dhyāna。乃色界四重禪定之第二重,攝內等淨、喜、樂、心一境性四支。心一境性為二禪之自性支;內等...惡緣者,謂誘我為惡事之外界事物,是謂惡緣。...(印相)引弟子入壇場內之印也。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之印,金剛界用薩埵之三昧耶印,蘇悉印用合掌,此即以三部之三昧...(術語)譬不知正道之人。安樂集上曰:如目連所問經。佛告目連:(中略)是故我說無量壽國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以利求利】 p0496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於所得利,不生喜足;悅獲他利,更求勝利;是故說名以利求利。 二解 法蘊...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中文有一句俗語:隨遇而安。安與住一樣,但人不能做到隨遇...有一天,佛陀對比丘們開示:很久以前,在阿練若池水邊有兩隻大雁,它們和烏龜是好朋友,一起在池邊生活,互相照顧。...死亡好像還很遙遠!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堅固,這個是常見。我們很難會想到自己會死亡,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知道自己...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可不得了,那是成聖的一念之間,這個沒有大福德、大因緣碰不到的。 所以,你就曉得,我們福報大...過去,在舍衛國有一戶貧窮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慳吝,性情兇惡,而且不相信因緣果報。佛陀悲愍他們愚癡無知,於是變現...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菩薩的身世,在佛經中多有記述。 印度佛典所載的觀音有好幾種...問: 為什麼說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明賢法師答: 現在的學佛人中常常有這樣的論調,比如學佛總往...問: 發菩提心是往生條件之一,出離心能不能等同菩提心?若不相同,應當如何將出離心長養成菩提心? 大安法師答: ...
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
【阿毗達磨辭典】
又餘經說,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施波羅蜜多速得圓滿,何等為五?一者增益慳吝法性,二者於施有倦,三者憎惡乞求,四者無暫少施,五者遠離於施。增益慳吝法性者,謂由永斷慳吝隨眠並彼習氣,證得彼法性真如轉依故。於施有倦者,謂為修施誓受長時難行苦行故。憎惡乞求者,謂欲其自取,厭彼乞求故。無暫少施者,謂一切時一切物施故。遠離於施者,謂常遠離期報施等故。
上篇:菩薩藏法 | 下篇:起欲者 |
【異品】 p1112 因明入正理論云:異品者:謂於是處,無其所立。若有是常;見非所作。如虛空等。如疏三卷二十一頁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