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云:「阿難白佛言:『闡弩比丘虜扈自用,佛滅度後,當如之何?』佛告阿難:『我滅度後,若彼闡弩不順威儀,不受教誡,汝等當共行梵壇罰,敕諸比丘不得與語,亦勿往反教授從事。』」
《梵網經法藏疏》云:「梵壇者,此翻為默擯,良以非理違犯,不受調伏,故以此治之。」
《行事鈔》云:「言默擯者,《五分》云:『梵壇法者,一切七眾不來往交言。』《智論》云:『若心強獷,如梵天法治之。以欲界語地亦通色有,不語為惱,故違情故,不語治之,此法最要。』」
《資持記》云:「梵壇者,有云:『梵王宮前立一壇,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壇上,餘天不與往來交語。』《五分》因闡陁惱僧,故用此治。語地以語為樂故,通色有者,梵天行故。言故違者,謂特意也。」
《智度論》云:「佛告阿難:『車匿比丘,我涅槃後,如梵天法治。』」
《維摩經略疏》引《智度論》釋云:「惡口車匿,梵法治者,其自恃王種,輕諸比丘。僧法事時,即輕笑言:『如似落葉,旋風所吹,聚在一處,何所互論?』佛去世後,猶自不改。佛令作梵壇,謂默擯也。亦云彼梵天治罪法,別立一壇,其犯法者,令入此壇,諸梵不得共語。」
忠曰:「梵壇,法藏為梵語,智者、元照引有義為漢言,其說稍類《左傳·履薪事。闡陁即車匿也。」
《春秋左傳·僖公十五年》云:「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太子罃、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杜預註:「罃,康公名;弘,其母弟也;簡璧,罃、弘姊妹。古之宮閉者,皆居之台,以抗絕之。穆姬欲自罪,故登台而薦之以薪,左右上下者皆履柴乃得通。」
梵壇擬世間死刑。《雜阿含經》曰:「世尊告調馬聚落主:『調伏馬有幾法?』答言:『有三種法:一、柔軟;二、剛強;三、柔軟剛強。』佛告:『若猶不調,當如之何?』言:『便當殺之。』聚落主言:『瞿曇無上調御丈夫者,當以幾法調御丈夫?』佛告:『我亦以三法:一、柔軟;二、剛強;三、柔軟剛強。』聚落主白:『若三種猶不調,當如之何?』佛言:『便當殺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聚落主言:『瞿曇法中,殺生者不淨,而今說不調伏者亦當殺之?』佛告:『我以三種法調御丈夫,彼不調者,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豈非殺耶?』」略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