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行者,行食也;益者,益食也。行猶付與也。」見〈行香〉處。
《僧祇律》九十二波夜提中云:「若比丘尼請一比丘食,一比丘尼共比丘坐,一比丘尼來往益食,益食比丘尼去時,比丘隨一一時,得波夜提。」
法顯《佛國記》云:「法顯到于闐,僧伽藍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入食堂時,威儀齊肅,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缽無聲。淨人益食,不得相喚,但以手指麾。」
《梁高僧傳·佛馱跋陀羅此雲覺賢傳》云:「陳郡袁豹屆於江陵,賢詣豹乞食,豹素不敬信,待之甚薄。未飽辭退,豹曰:『似未足,且復少留。』賢曰:『檀越施心有限,故令所設已罄。』豹即呼左右益飯,飯果盡,豹大慚愧。」
《太平廣記》云:「張簡棲見狐憑幾,尋讀冊子,其旁有群鼠益湯茶,送果栗,皆人拱手。」
右證益字為增益食物之義。
《禪苑清規·赴粥飯》云:「行食之法,當淨人自行,僧家不得自手取食。淨人行益,禮合低細,羹粥之類,不得污僧手及缽盂緣。點杓三兩下,良久行之,曲身,斂閑手當胸。粥飯多少,各隨僧意。」又〈監院〉云:「非疾病官客,併當赴堂。所貴二時行益,行者齊整。」
《敕修清規·知客》云:「僧堂前檢點行益客僧粥飯。」又〈都監寺〉云:「齋粥二時必赴堂,則行僕行益自然整肅。」又〈典座〉云:「訓眾行者循守規矩,行益普請不得怠慢。」
《傳燈錄·瑞鹿先禪師章》云:「師有時云:『晨朝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喫茶;喫茶了,佛前禮拜;佛前禮拜了,和尚主事處問訊;和尚主事處問訊了,僧堂裡行益;僧堂裡行益了,上堂吃粥;上堂吃粥了,歸下處打睡。』」
忠曰:「言僧堂粥飯行益畢,自家方粥飯也。」
《傳燈錄·夾山會禪師章》云:「小師省覲,師曰:『汝蒸飯,吾著火;汝行益,吾展缽。什麼處是孤負汝處?』小師從此悟入。」
《續燈錄·大覺璉禪師》:「拈雲門妙喜世界百雜碎話云:『山僧遮裡,秪是維那白槌,首座施食,山僧展缽,行者行益。與麼說話,一任諸方裁斷。』」
大慧為秦國太夫人普說云:「你諸人每日上來下去,寮舍裡喫茶吃湯,莊上般鹽般面,僧堂裡行益,長廊下擇菜,後園裡擔糞,磨坊下推磨,當恁麼時,佛眼也覷你不見。」
《虛堂愚和尚錄·普說》云:「你看雪峰一出嶺來,先買一把杓頭,綰一條手巾,到處行益結緣。」
《諸祖偈頌·阮中大仰山飯歌》云:「維那白槌似雷吼,十聲佛號慵開口。行益才遲忿怒生,第二念中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