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說曰:「齋粥咒願,前堂首座唱之。粥時咒願云:『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齋時咒願云:『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南本《涅槃經》云:「其食甘美,有六種味:一苦、二醋、三甘、四辛、五咸、六淡。復有三德:一者輕軟;二者淨潔;三者如法。」粥十利,見〈飲啖類〉。

《增壹阿含經》云:「世尊告諸比丘:『咒願有六德,施主檀越成就三法:信根成就,戒德成就,聞成就。施物復成三法: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

忠曰:「物色、味、香是咒願六德中三法,亦可稱三德。」

《禪苑清規·赴粥飯》云:「十聲佛罷,良久,打槌一下,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生天,究竟常樂。』又云:『粥是大良藥,能除饑渴,消施受,獲清涼,共成無上道。』齋云:『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養。』饡飯云:『施者、受者俱獲五常,色力命安,得無礙辯。』已上並引聲高喝也。」

《南禪規式》云:「僧堂粥齋咒願,第一座唱之。若闕,則書記或藏主代之。後堂首座必不得代之,在後堂故。」

《釋氏要覽》云:「《十誦律·云:『佛言:應為施主種種讚歎咒願,若上座不能,即次座能者作。』」

舊說曰:「凡吃食,每三口咒願,此名三口咒願。蓋為防雜念,然機劣不堪,故但於初三口而已。」

《釋氏要覽》云:「《摩德伽論》云:『若得食時,口口作念,凡食限三匙為一口。第一匙,默云:願斷一切惡;第二匙云:願修一切善;第三匙云:所修善根,迴向眾生,普共成佛。』準論,須口口作念,若省繁,但初口三匙,總念亦得。」

《僧史略》云:「西域上座,凡赴請,咒願曰:『二足常安,四足亦安,一切時中皆吉祥等。』以悅可檀越之心也。」

忠曰:「一切事緣,皆可咒願,如《華嚴?淨行品》。又《法苑珠林·受請篇》、《行事鈔·訃請設則篇》廣明咒願,無住和尚《雜談集》亦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