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會怎麼做

講個故事吧。195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入學考試有這麼一道題目:「假如你有兩塊面包,你會怎麼做?」

本傑明·格雷厄姆教授參加了閱卷,答案各種各樣。有的學生說,我會留一塊作為晚餐。教授批註道:你很節儉。有的學生說,我會送一塊給乞丐。教授批註道:你很善良。有的乾脆說「統統吃掉」。教授笑了笑,批道:你真可愛,我的孩子。忽然,有一個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寫的是:假如我有兩塊面包,我會用其中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本傑明教授在卷末為他批了幾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卻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愛的孩子,你小小年紀已經領略到人生的真諦,不為物質所累,堪成大器。

這名學生就是沃倫·巴菲特,當年剛剛20歲。

後來本傑明教授一直對他非常關注,並將自己的所有知識和竅訣傳授給他。1957年,巴菲特籌集了30萬美元,進入股市炒股,從此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2005年,他的個人資產達到440億美元,僅次於首富比爾·蓋茨。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佈,捐出總價達300多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入慈善事業。這時人們才發現,他的「水仙花」開得如此美麗。2008年,他以620億美元的總資產超越比爾·蓋茨,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誰都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巴菲特的,但像他年輕時那樣,我們也可以在心裡發一些利他的宏願,並讓這種強大力量推動我們盡可能多修些善法。其實行善不僅是高尚的,也是有智慧的,誠如《正法念處經》裡所說:「一切時一心,常勤修善業,舍離不善者,此是智慧相。」

有了這樣的智慧,身語意常常保持善良,那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可以綻放心中的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