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初學佛時,常會不知如何與法師相處,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失禮。其實,只要心存恭敬,即使不小心犯錯,法師多半很慈悲,不但不會怪罪,反而會適切地修正,讓我們也可從中多學一課。
例如:想向不認識的法師請教佛法,首先在請教法師法號時,很多人就不知如何開始,這時,可以說:「請問您的‘上下’如何稱呼?」「上下」兩個字的意思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因此佛教徒為表達對法師的敬意,就以「上下」為稱呼法師的方法。
而在向法師請教問題前,或是平常遇到法師時,可以行問訊禮或雙手合掌說:「阿彌陀佛!」至於在與法師說話的時候,可以保持雙手合掌,除可免去手足無措的緊張感,也可幫助人精神專注;若談話時間較久,覺得手酸,可以改為操手。
頂禮法師非偶像崇拜
有些初次隨朋友到寺院拜訪法師的人,看到學佛的朋友向法師頂禮時,可能會感到疑惑,不知道向法師頂禮是否為偶像崇拜?其實佛教是依法不依人的,佛教徒所頂禮的並非法師個人,而是僧寶;所以向法師頂禮,並非對法師個人的崇拜,而是出自內心對三寶的恭敬與感恩。
頂禮法師的時候,要先口稱:「頂禮法師三拜。」如果法師說:「一拜就好」、「問訊就好」,則依從法師的話,並回一聲「阿彌陀佛」。
此外,在頂禮法師前,也要留意環境與時機合適否,比如當法師正在用餐、讀經、睡臥時,或是在人多鬧雜處、廁所等不淨處、路上,便不宜向法師頂禮,此時只要雙手合掌或問訊即可。
如果想要供養法師,則可雙膝跪地,然後將物件雙手奉上說:「供養法師。」,此時不應說是「與法師結緣」,因為供養是下對上的禮節,結緣則是上對下的客氣話。
寫信應有的禮貌
在向法師請法的方式中,除了親自拜訪法師,寫信求教也是常見的方式,但是一般人在寫信給法師時,常會因不熟悉稱謂方式或書信禮節,而不知從何下筆。
例如在寫信封時,常會面臨一個問題:「需不需要寫師父的姓氏呢?」因為中國自晉朝道安法師提倡與佛陀同姓後,便都以「釋」為姓,不像在家眾有不同姓氏,所以寫信時不必寫法師的姓,只要寫上法師的法號即可。但是要在法師的法號靠左處,縮寫「上下」二字,例如「上○下○法師」。
若是需封口的信封,要在法師稱謂後寫上「啟」字,表示請對方開啟信封;若是明信片,則寫「收」字。為增加敬意,可增寫為「尊啟」、「道啟」或「慈啟」。
當面對空白的信紙,一般人首先遇到的問題仍與信封一樣,不知開頭如何稱呼法師。若是自己的皈依師父,可徑稱「師父」、「上人」或「吾師」,不需再寫師父法號;若非自己的皈依師父,則可視年紀而定,如長者可稱「老和尚」、「老法師」或是「長老」,同樣不必再寫師父法號;至於與自己同年或年紀輕於己者,則可以寫對方的法號,並冠以「上下」,或者因為信封上已有對方的稱謂,可以直稱「師父」、「法師」、「住持」等。
至於法師法號後的敬語,要以對待長輩的稱法來寫,才顯得尊敬,可用「尊鑒」或「慈鑒」。在結尾處的祝福,則可用「敬請」、「祗頌」或是「恭叩」,再另起一行寫上祝福的內容,如「慈安」、「慈航普度」、「智慧圓滿」、「法喜無量」等,都是貼切吉祥的用語。
最後,在信末部分,若是寫給自己的皈依師父,可自稱為「徒」或「弟子」;寫給其他法師則可先寫「三寶弟子」,再寫自己的名字。姓名下須再寫上「頂禮」或是「跪白」,因為頂禮是恭敬三寶的重要行儀。一般居士常不論寫信對像,通稱「合十」或「合掌」,這樣的寫法較適用於晚輩與平輩,而不合用於被尊為長輩的法師。
指引我們生命實相的導師
很多人在寫信或撥電話給法師時,可能會因為擔心用詞不當,而忐忑不安。其實,這些都是不必要的緊張,可以盡量放寬心;當自己在和法師說話時,甚至不妨就坦誠地請教法師:心裡若感到緊張不安,可有安心妙法?可以指點迷津?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法師是指導我們學佛、了解生命實相的導師,應心存感恩。而藉由學習學佛行儀,我們不但有方法來表現我們對僧寶的恭敬心,也能改善我們平常積習已久的散漫言行,可以說由於這些規矩的目的在調伏心念,所以能幫助我們得到真正的身心自在,而非權威的硬性規定,因此不同於長官要求部屬的強制情形,而能夠在與法師相處時得體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