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黑氏梵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尼連江水邊,在彼一月,造十八變,化於迦葉兄弟三人及千弟子,轉遊行羅閱祇城,止頓一年,教授國民,為其講法。初成佛道竟二年已,乃到舍衛,興隆道化,開度天人、世間人民。
時香山有梵志,名曰迦羅,得備四禪,具足五通,徹視、洞聽、身能飛行、自察心念、知人來生。講說經義,感動釋梵及四天王、諸鬼神、龍,並閻羅王,悉往聽之;言語雅妙,聲和猶梵,日日諮受不以為懈;音徹於遠,普來歸聽。
時閻羅王坐聞經法,淚下如雨,舉目觀視,益用悲嘆。
於時梵志問閻羅王:「何為悲泣,淚下如雨?」
閻羅答曰:「事當歸實,不可虛言。仁今說經,便辭利口,義理甚妙,猶如蓮華,若明月珠。而命欲盡,餘有七日,恐忽然過,就於後世。是以悲泣,不能自勝。又仁命過,墮地獄中,在我部界。今自相歸,一心受法,及當取卿拷掠五毒。熟思惟此,遂用增懷,不可為喻。」
梵志愕然,心中沉吟,報閻羅王曰:「吾獲四禪,成五神通,獨步四域,超昇梵天,不以為礙。既無罪釁,何因當墮地獄閻界?」
閻王曰:「仁臨壽終時,當值惡對,起瞋恚恨,意欲有所害,失本行義,故趣閻界。」
梵志聞之,忽然悒懅,不知何計,設何方便得濟斯難?愁慼惘惘,心懷湯火,坐起不安,為長嘆息。
釋梵四王諸神問曰:「何為不安,長太息乎?」
梵志答曰:「吾命欲盡,餘有七日,且有惡對,來亂吾善心,緣是之故,恐歸惡趣。是以反側,不能自勝。」
時彼香山有諸善神,數詣佛所,諮受經典,謂於梵志:「佛興於世,仁不知乎?」
梵志答曰:「身沉俗人,安能知之!」
其神復謂:「佛為一切三界之救,度諸未度,脫未脫,安未安,皆濟危厄,令至永寂、無為之道。何不詣佛?可脫憂患,長得恬怕,道德合同。」
梵志聞之,欣然踴躍,如冥覩明。兩手各取梧桐、合歡好色華樹,飛到佛所。未到之頃,佛告摩夷:「世尊大慈,修無極哀,未曾忘捨應當度者。」
佛時頌曰:
「潮水徑順崖, 未曾越故際,
儻有水神亂, 起犯於故流。
佛觀於本無, 察應當度者,
普使得免濟, 終無越失耶。」
於是梵志飛到佛所,住虛空中,正向歸佛。
佛告梵志謂黑氏曰:「放捨!放捨!」
梵志應諾:「如世尊教。」
即捨右手梧桐之樹,種佛右面。
復謂梵志:「放捨!放捨!」
梵志即捨左手所執合歡之樹,種佛左面。
佛復重告:「放捨!放捨!」
梵志白曰:「適有兩樹,捨佛左右,空手而立,當復何捨?」
佛告梵志:「佛不謂卿捨手中物。佛曰所捨,令捨其前,亦當捨後,復捨中間,使無處所,乃度生死眾患之難。」
佛於是頌曰:
「仁當捨其本, 亦當捨其末,
中間無處所, 乃度生死原。
內無有六入, 外衰不得前,
放置於六情, 乃成無為疾。」
黑氏梵志聞佛所說,心自念言:「不見吾我,則了心無。心者本無,應病與藥,鄙心開解。如盲得目,聾者得聽,真為普見,審一切智。今已值佛,德不可訾。」
尋即來下,稽首佛足,退住一面。佛應心本而分別說,顯示道場,演三脫門。
於時輒住不退轉地,無一憂患,嘆佛功德,而諸頌曰:
「光明踰日月, 智慧猶大海,
大慈無極哀, 十方悉欣戴。
眾生流三界, 無數億萬載,
應病授法藥, 宣暢大辯才。
雖現入生死, 周旋無往來,
勸化令精進, 罪福無能代。
努力勤精進, 勿為欲所災,
降衰四魔除, 道成無罣礙。」
梵志白佛:「我迷已來,其日久矣!願見垂愍,得為沙門!」
佛即聽之。頭髮自墮,袈裟著身,威儀齊整,成為寂志。往詣閻王,而謂之曰:「卿本謂我餘命七日,當墮地獄。今為沙門,神通已具,諸漏已盡,度於四瀆,眾病永除,猶大圍屋。一時增壽七七日。諸苦已消,超外異術。自在住世,更無數劫。」
閻王答曰:「仁賴餘福得遇佛。時應病授法,滅淫、怒、癡,神通悉備,內外無疑。設不爾者,如鼠遭狸,如稻得災,為罪所牽;如魚鉤餌,墮地獄中,無有出期。今已永脫,相代歡喜。」說是語時,無央數人皆發道意。
佛說如是,比丘、菩薩、黑氏寂志、天、龍、鬼神、阿須倫、世間人,莫不悅豫,作禮而去。
佛說黑氏梵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