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教學,是教育,佛大慈大悲,教給我們離苦得樂,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我們修淨土的人,稱阿彌陀佛為本師,稱自己為三寶弟子,弟子是學生,所以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
因此佛法不是迷信,佛法是教育,唯有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我們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智慧,我們才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佛法是方便多門,不拘形式,經權互用。「經」就是我們講正面的,「權」是講反面的,正面、反面它可以互相配合著用,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教你開悟。
譬如說,佛法有三大綱領,這個三大綱領就是戒、定、慧,稱之為三學。戒律非常重要,然而,如果你過分執著在戒律裡面,死在戒律裡面,那又錯了。
諸位同修知道,在宋朝出現了一位出家人,濟公長老。濟公長老用的什麼?用權,他不用經。道宣律師用的是經,規規矩矩、正正當當的,非常嚴肅地表現出家人的威儀。濟公長老是隨隨便便的,瘋瘋癲癲的,不像個出家人。他們二人都是高僧!
有許多學佛人,見到戒律很嚴的人,他很尊敬,願意跟他學;另有一些人,看到戒律嚴肅的人,他就敬而遠之,不肯跟他學了。於是乎菩薩就示現各式各樣的形相態度,表現在世間。菩薩他示現某種身份、某個形相,是為了度某一類的眾生,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你看看「濟公傳」,濟公長老有他一套的做法。為什麼?他度的是另一種人。當時的達官貴人,一腦袋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叫他們把那個東西都丟掉來學佛,他們不可能做到,這樣他們就沒機會學佛,於是乎他怎麼辦?他條條戒都開了。
開戒不是破戒,開戒的目的是利益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給眾生有聞法的機緣,給眾生有入佛門的機會,讓眾生能夠禮敬三寶,親近佛法。「學佛不難,我也可以學」,這樣,他就度了許許多多眾生,這就是所謂「經權互用,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