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時期是一生中最關鍵的黃金時期

少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關鍵的黃金時期,幼年時所受的教育和熏陶將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佛教和科學都認為,1歲到13歲之間,是吸納知識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外界的吸收能力相當強,所學的知識畢生難忘。

可塑性極強的兒童有如一張白紙,哪怕聽父母講一個故事,或者在學校中、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長大後仍能記憶猶新。而父母的責任就在於,怎樣在這張白紙上描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因此,作為家長,不要把孩子交給電視、網絡,而應盡量抽時間陪陪他,務必抓住這個時期,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不在幼兒期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思維模式定型後就很難轉變,孩子們將來會去往何處,誰也無法預料。

有些人連父母也不會做,華智仁波切說過:「如果教授孩子殺生、偷盜等造作惡業,非但無利反而有害。」

古代有些教育理念,我們也不太讚歎。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臥冰」,說是王祥的繼母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很想喝魚湯。為了孝順繼母,王祥冬天臥在刺骨的厚冰上,想用身體融化冰塊。他的孝心感動了老天爺,把冰慢慢化開,紅紅的鯉魚跳出來了。王祥滿心歡喜,拿著魚回家燉湯……其實佛教不主張以殺生的行為來盡孝,父母讓孩子殺生也不是慈悲的教育。

在藏地,很多小孩會喊「媽媽」的時候,就已經會念觀音心咒了,這種傳統至今仍然存在。一般來講,藏族人再怎麼樣惡,變成獵人也好、妓女也罷,內心中還是明白善惡終有報、前後世存在,這一點基本上不會有懷疑。其原因是什麼呢?也是源於孩童時代的耳濡目染。

現在孩子們經常看電視、上網,尤其喜歡在網上玩一些虛幻遊戲,這樣整個孩童時代全都虛度了。如果此時荒廢,將來在社會上變成什麼樣就可想而知。

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家裡七八個人把孩子當寶珠一樣供奉,所有人都疼愛他,但在這樣的生活環境當中成長,對將來並不一定有利。

我想,任何一個做父母的,都不願意眼睜睜地看到這樣的場景:在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時,孩子的前途卻日趨黯淡,甚至因為自己教育不當、寵溺無度,而使孩子的惡劣習氣有增無減,以致慢慢走向歧途,最後滑向罪惡的深淵。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春天。一年只有一個春天,同樣,一個孩子人生中只有一次機會,每一位父母都應善加把握、充分利用。

過了幾年以後,我們這幫人就會離開人間,但這些孩子將成為社會的頂樑柱。倘若他們從小具有慈悲的理念,那他們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發心,與那些長大後通過教育轉變過來的人截然不同。

輪迴的長河中,孩子的精神園地更需要澆灌智慧與慈悲的甘露。在人生的春天,與其給他們錢財和寵溺,不如給一個生生世世快樂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