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換位思考,在人際中游刃有餘

這裡描述的是:一位母親很喜歡帶著自己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裡琳琅滿目商品那麼多,小孩子為何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繫鞋帶,突然發現一種從未有過的可怕現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從此,即使必須帶著孩子去上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抗在肩上。母親學會了「蹲下身來看看孩子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這樣一切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便是投射效應在現實生活中的反應。所謂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由於自己相同的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思維方法。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特點、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說,我們做事情想問題都要慮己及人,也就是所謂「換位思考,」這樣才會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餘。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頭豬、一綿隻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畜欄裡。有一天早上,牧人進來捉豬,豬大聲的嚎叫著,猛烈的反抗。綿羊和乳牛很討厭豬的嚎叫,便一起責備豬:「你吵什麼啊,他常常的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的。」豬聽了回答道:「他捉你們和捉我是完全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這則寓言我讀懂了它的含義所在;它形象地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理解別人是不容易的。當然,寓言就是寓言,它需要的是簡單透徹對比強烈,而在現實裡,判斷可就複雜得多了。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扮演一定的角色,在交際過程中,人們都是從具體角度考慮問題。由於長期習慣於從自己的角色出發來看待自己和別人的行為,就是認識帶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不妨舉個例子,如在商場顧客認為營業員都不盡職責,營業員卻覺得顧客總是找麻煩;做領導的覺得下屬不服從管理;做下屬的覺得上級不了解實際情況等,這就是因為角色不同人際關係總是發生衝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了交際障礙。

我覺得要想克服這一障礙,就需要我們換位的思考,既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要問「假使自己處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有何感想?這樣,就會通情達理地諒解對方的行為和態度。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祖母打算織毛衣,而家中剛學步的孫子老來打攪,把毛線扯得一團糟。奶奶很生氣地把孫子放進圍欄裡,結果孫子大哭,她又不得不把孫子抱出來。這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孫子放進圍起來,而是要把孫子和毛線分開。此一想.他就把孫子留在外面,自己爬進圍欄裡織毛衣,問題很好地解決了。一般人容易受習慣的影響,認為只有孩子才進圍欄,哪有大人進圍欄的。這位奶奶卻轉換了一般人的習慣,自己進圍欄,孫子留外面。形式似乎一樣,但結果大相逕庭,由此找到解決的方法。

我們應該知道;人是有感情的社會性動物,需要別人的理解。學會換位思維,就能夠幫助我們通過轉換認識立場來發現新問題,尋求新答案,克服自我中心主義或先入為主的種種的偏見,打破舊的思維框架或心理定式,已超越自我的態度,客觀公允地審視和認識自我的實際情況以及與客體的真實關係。

我感覺到換位思維可以幫助人們通過相互理解和溝通來了解他人需要,服務社會,可培養人之仁愛、平等、同情和寬容等優秀道德品質。眾所周知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呼籲都是換位思維在交往中的具體體現。正如孔子所說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在論及仁政時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包含著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之類的換位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