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受益」,謙虛就會受到很大的益處,我們這個經文一開始就有講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就在我們第一百二十一句。所以「謙受益」,受到人的愛戴,受到鬼神的庇蔭,謙受益。
在《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當中,有講到好幾個例子,其中一開始,他們一起去進京趕考,有一位同學是最年輕的丁敬宇賓,年齡最小,可是他極其謙虛,他的處世態度很謙虛。了凡先生馬上跟旁邊的朋友費錦坡先生說,今年這個同學一定考上。一般想他年齡最小,可是了凡先生卻非常肯定的說他會考上。接著說我們所有的人當中,他是最謙虛的、最謙退的、最恭敬的,甚至於受到別人侮辱他都能忍受,受到別人譭謗他也不辯解,後來開榜,果然是最年輕的丁敬宇賓考上!
所以這些《了凡四訓》上的故事,都印證了謙受益。有很多人在面臨大考試,往往都會考得比較不好,可能這就要反省自己謙德不夠,往往在重要的時候會出狀況。這個時候不能怨天尤人,反而應該修正自己的德行。
像在《了凡四訓》當中,就有舉到江陰一帶有個讀書人張畏岩,他文筆很好,在學術界也很有名氣,可是他都考試沒考上。有一次又沒考上,就罵那主考官瞎了眼睛,居然讓他沒考上,這個當下沒考上沒反省。旁邊有一個道士就在笑,他很生氣,道士還笑,他就把憤怒移到那個道士的身上。他怒目相向,反而道士很有功夫,笑著對他講,你的文章一定不怎麼樣。
他聽了更生氣:你沒看過我的文章,你怎麼知道我文章不好?接著道士講,做文章最重要的是平心靜氣,我今天聽你罵人罵得這麼凶,你的心很不平,我看你的文章也不可能寫得太好。他講得很有道理,張畏岩聽完馬上氣下來了,這不簡單,人家講得有道理他就接受了。接著就請教他,考上就要有福氣,才考得上。他想我那麼窮,我怎麼有錢去造福、去積福?
接著道士告訴他,修養德行、積功累德不一定要錢,像謙虛不用花錢;你考不上就罵考官,不反省自己當然沒有福。最後他改過學謙卑了,最後也有考上。所以「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這個「時」就是這,就是此,這就是自然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