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麼法佈施以出家法師為主
財佈施主要是鼓勵在家居士,上供寺廟、僧眾,印製佛經、造佛塔、佛像等等,下施六道眾生,其實是給在家居士一個善巧的方式來累積資糧。因為在家居士有能力、勢力和財力,很適合做財佈施。比如蓋醫院,蓋學校,做一些慈善事業等等,都是很好的善行。
法佈施則是以出家法師為主,出家法師以傳法灌頂等方式,讓人去惡行善,淨化五毒,發菩提心,脫離輪迴,這屬於法佈施。因為眾生的一切煩惱和所知的痛苦來源,都是因為本性被無明遮覆,不清楚業力因果的關係。而消除無明的最佳途徑,只能依靠佛法。能夠給予眾生佛法的法佈施,大部分是依靠出家法師。除了瑜伽士,一般在家居士行法佈施,不是很恰當。
為什麼法佈施不是以居士們為主呢?因為一般不是瑜伽士的在家居士們,每天都為了世間的名利,在紅塵中奔波。如果讓他們來講解佛法,不管口才多好,學問多淵博,因為講法者的心還未出離世間法,仍然受到世俗的污染。所以沒有足夠的攝持力,帶領人發出真正的出離心,引導人超脫輪迴。
當然,不可否認,有一些居士可能是菩薩化身。但大部分居士都是以凡夫身心來學佛,有些人雖然懂得一些佛學理論,旁人也讚歎他修行有成。其實都只是在玩弄文字和語言上的遊戲而已,這是非常不如法的。
而行法佈施的法師是出家眾,出家眾長年依靠寺廟生活靜修,遠離世間的外緣和約束。畢生探討經律論三藏,思考佛理,精進修行。能將聞思修的佛法和修行經驗,廣為傳揚,具有正確的思維和見解,引領眾生邁向菩提正道。所以,傳法的角色還是要回歸到出家眾的身上。
二、法佈施的真義
真正行法佈施的人,必須要完全根除自己的私慾。在沒有根除私慾之前,雖然表面上在利益眾生。其實,所作的事也都只是像幻影一樣,不能真正利益到人。
阿底峽尊者的弟子曾經問他說:「我們修行,要修到什麼時候才可以攝受眷屬(弟子)?才可以利益眾生?才可以超度亡魂呢?」
阿底峽尊者說:「證悟空性,具足神通的時候,才可以攝受眷屬。完全斷除私慾的時候,才可以利益眾生。達到‘見道’之後,才可以超度亡魂。」
阿底峽尊者又對弟子說:「現在正值五濁惡世,是鞭策自己精進修持的時候,不是外表裝模作樣修行的時候;現在是讓自己學習卑微的時候,不是追求高位的時候;現在是寂靜修法的時候,不是攝受眷屬的時候;現在是調伏自心的時候,不是教化弟子的時候;現在是思維教義的時候,不是持誦詞句的時候;現在是安住一處的時候,不是到處巡遊的時候。」
曾經有人問仲敦巴格西:「在寂靜的地方修法,或以正法利益眾生,這兩者哪一個重要?」
仲敦巴格西說:「心性中沒有任何修行的驗相和證悟的初學者,想用正法利益眾生,眾生不會得到任何的受益。就好像將一個空瓶傾入另一個空瓶一樣,空空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倒入。他所說的法就好像沒有釀造成的酒一樣,沒有任何味道。
雖然修行有點暖相,但是還沒有得到堅定勝解的修行人,也不能利益眾生。因為他們利益眾生時,就好像將裝滿的一瓶水傾倒入另一個瓶中,讓別人滿足,自己卻變得一無所有。他說的法像是一把火炬,將火炬傳遞並照亮了別人,自己卻處在黑暗中。
唯有真正得地的菩薩才可以說法利益眾生。他們利益眾生時,就像如意寶瓶一樣,傾倒入任何一個瓶中,滿足了別人,自己還是滿滿的。他說的法好像是第一盞酥油燈,可以不斷點亮無盡的酥油燈,自己還是明亮的。」
他又說:「在五濁惡世及末法時期,凡夫應該在寂靜處,修習慈悲心和菩提心,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性,不是直接利益眾生的時候。就像保護名貴的藥樹苗一樣,要細心呵護,讓樹苗不斷成長茁壯,而不是去斬斷它。」
我們在私慾還沒有清淨之前,不要急著作利他的事業。其實,當我們在寂靜處持咒誦經時,只要我們心中發願,用心迴向,也可以讓鬼神聽聞後得到解脫,利益到眾生啊。當然,當私慾完全斷盡的時候,就必須積極以正法利益眾生,一刻也不能耽著在寂樂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