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求往生如何發菩提心

問:頂禮法師,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印祖在開示中反覆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可是又有人說:我們念佛就是發大菩提心,無需頭上安頭再去發什麼菩提心。所以教內很多人說學淨土的人自私、冷漠、狹隘!弟子懇請您慈悲開示,念佛求往生怎麼發菩提心?

宏海法師答:大家一直在聽印祖開示,印祖一直在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因為佛法的根本法就是發菩提心,自利利他,圓滿這個菩提心。《印祖文鈔》裡面通篇真正反覆強調信願行是淨土的宗旨,我覺得你沒有徹底地認知到位。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此前也給大家講過,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心就是菩提心了。那麼如果大家想了解為什麼這麼講?裡面有怎樣甚深的這個鉤索關係的話,請你再翻到前面,把每一期的答疑聽一下,裡面一定有。

那這裡「無需頭上安頭再去發什麼菩提心」,是說你已經求生西方,願生西方淨土中,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要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最後是要成佛。成佛以後度眾生,這一系列不僅僅是菩提心了,而是菩提行了。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只要你有一念跟法相應他就可以讓你鉚足了勁,相應在菩提心中,是有這樣的功德。所以念佛求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在娑婆世界哪怕把凡夫的所謂的菩提心先發起來,再去入到淨土的信願行中,你都會覺得順水颺帆,具足菩提心。我想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就是一直幹幹地在這兒等著沒有走,你真要走上道,就會發現這兩條路完全就是一條路。而且一旦上了修淨土的這個高速路,徹底封閉了,菩提心已經具足了,直接到達這個目的地以後就圓滿了,是這樣的。

但是這裡他說:「教內很多人說修淨土的人自私、冷漠、狹隘!」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給學淨土的人要扣這麼個帽子,難道你們不修淨土就不自私不狹隘嗎?現在娑婆世界的人大多都是自私狹隘的呀,都冷漠呀。那我們為什麼要下意識把人性中的這種業習煩惱扣到淨土法門上來呢?這個用意在哪裡?當然我們也要反過來說,如果說這個人道心堅固,我們怎麼去解釋和感應這個冷漠、自私、狹隘?冷漠,要看你希望他怎麼對你熱情,對吧?如果說現在你想聽法或者想修行,或者有一些不懂的問題,想跟他請教一下,他不搭理你,這個我覺得是有缺憾的。如果人家道心堅固不想跟你在世間結這些緣了,你說你想請他去吃喝玩樂,人家不願意奉陪,那你說這是冷漠;或者你動了情見了,看上人家了,要跟人家談朋友,人家不想談朋友,那你也覺得這是對你冷漠,這個就不在此列了,這是人家道心堅固,你的情見太濃。再有,我覺得我們有時候也是人云亦云,或者容易把個別人的行為扣在整體上面。

如果說從一個修道者來講,他的心比較堅固,有出離心,會比較冷卻,他對這個世間太不能熱火朝天,否則他就捨不得走了呀,所以我們有時候有一些淺見的人,或者有可能你自己的出離心不太夠,世俗心還很濃,那你要他陪你一塊這樣,人家可能見地不在這裡了,這個是另當別論的。當然這個不是我回答這個問題的落腳點。

我今天想說的,特別從佛弟子來講,我們的冷漠,冷漠在哪裡呢?冷漠在釋迦牟尼佛如此的婆心切切說法,勸我們信願行,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設身處地的這種稱性攝受,我們依然還對這個法門,不願意以心相許,不願意推門而入,這才是真正的冷漠、自私、狹隘。對聖法、對聖教、對菩薩的大慈悲心不了解,不知佛恩,不報佛恩,對佛法不感興趣,也不來聽聞,我們已經冷漠到這種程度了!還說要實修,你實修不起來呀,大家知道吧。實修不是那麼容易的,實修全憑過去積功累德、生生世世聞思修才來的。那這才是真正的冷漠。我覺得如果從修道或者從法門上來講,一個佛弟子應該從這裡生起慚愧心,進行自我批評,這樣反而會成為學道的增上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