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就是開悟、解脫生死。我們根器差、業障重,修行之路不妨慢慢走,可是方向跟發心絕不可稍有偏失或模糊。要保障方向跟發心不偏差,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生活上要學習淡泊、寧靜。諸葛亮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勉勵自己,其實,這兩句話用在出家人身上,也是非常恰當的。

淡泊就是在物質生活上不過份享受,如:簡單的房屋,時令的蔬果飲食,朴素的衣著用度。不要去住高級別墅、開進口的百萬轎車、穿著光鮮亮麗、佩戴大串的珠寶;這些在在表示你內心不實在,需要靠外在的事物來滿足填補內心的虛幻空洞。寧靜就是安於這種道法,內心安定平和。當一個人心裡空虛焦躁不安時,難免會想去攀緣世俗的名望、追求種種的事業成就,所帶來的影響就是生活及心緒的混亂。因為我們一直在追求這些外在表相的東西,所以腦袋瓜裡也都是這些東西的影像,於是我們的頭腦便不再清淨、不再有智慧、也不再有定力。

這時候,如果你再不知警覺,你的生活與步調已經混亂,又失去共修的力量,喪失掉研讀經教洗滌思想的作用,於是,你的心愈來愈遲鈍,愈來愈昏昧,然後愚癡躁動、盲目追逐世間光鮮亮麗的享受及稀奇事物的種種刺激,那種愉悅歡喜的感覺就會像上癮一樣,驅使你不斷地去追求。愈追求,你的生活就愈混亂;生活愈混亂,你就愈去追求,因為內心不安定,你要到處找東西安你的心。所以,看電視、找朋友、逛街、幫人家辦活動。

問題是當你把身心投注在這些事情上時,往往就忘掉你的道心、脫離寧靜清淨的心境。這樣久了以後,你就迷失了,忘掉你自己的本心、忘掉你自己的心性,甚至破戒還俗。因為那種情境,愈來愈接近破戒還俗的界限,你的道心愈來愈淡,你對於出家人的言行尺度愈來愈模糊,愈來愈接近世俗錯誤的知見思想及行為尺度,最後,「一失足成千古恨」回不來了。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心境上難免會有起起伏伏,這是很正常的,可是自己要知道尺寸在什麼地方。像規定常住不可以有電視,就是避免養成看電視的壞習慣。所以,我們出家眾一定要有規律的生活。如果離開規律的生活,你在安住道法上就會很失落,自然而然地,就會趨向世俗的名聞利養,因為你的心總要有安住的地方;你不能淡泊名利、安住道法,當然就安住在那種熱鬧喧囂、喜悅歡樂的境界,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墮落、回不來。

如果我們自己能夠很清楚地掌握方向,一直嚴格地要求自己安住於清淨規律的生活,那麼,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會成為護持我們道業的資糧。相反地,如果我們打亂自己規律的生活,模糊了自己的發心目標,那麼所做的一切就會變成拖我們墮落的惡業。所以希望各位一定要非常注意檢點自己的身心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