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求是上求佛果,下化是下化眾生。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合上求下化,叫做菩提心,菩薩的一切萬行,皆不出此範圍。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邠坻】 正雲阿那他擯茶陀揭利呵跛底。阿那他,雲無依,亦名孤獨。擯茶陀,此雲團施。好施孤獨,因以為名。...為管理天下僧尼、道士女冠之官職名稱。自唐至元各代情形如次: (一)唐代之功德使:據新唐書卷四十八百官志宗正寺崇...1、(喻)妙法高聳,如幢幡之高懸。 2、(喻)佛菩薩說法,能降伏魔軍而得勝。...善導之觀經疏散善義中就深心列舉七種,其第七之深心,相對四重破人,而明四種信心,並就其中之上上信心,說明增長成...行事鈔·四藥受淨篇:「護淨法。前護惡觸;……二、明自煮;……三、明內宿;……四、明內煮。」(事鈔記卷三四·六...位於湖北襄陽城東南十七公里處之鹿門山。因南齊建武年中(494~497)習郁於山中立神祠,並置二石鹿,故俗稱鹿門山。...(雜語)如來所持之我德具八大自在,故稱佛曰自在人。易行品曰:自度亦度彼,我禮自在人。...(術語)四無明之一。無明煩惱也。無明煩惱,常隨逐眾生,眠伏於第八識中,故名。...【四種得靜慮者】 p0454 瑜伽十二卷二頁云:復次有四得靜慮者。一、愛上靜慮者。二、見上靜慮者。三、慢上靜慮者。...【緣色而住】 p1301 顯揚十八卷三頁云:緣色而住者:謂由粗重故。 二解 顯揚十八卷三頁云:緣色而住者:謂邪境界故...凡二卷。全稱焭絕老人天奇直注雪竇顯和尚頌古。明代僧天奇本瑞注,道霖性福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七冊。系本瑞將雪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貴也;世所輕者何?身心也。今與世同...有些食物吃對了會讓你一生的健康之路走得更平坦,同時,有些飲食習慣若不改掉,長年累月也會毀了你一生。讓我們來看...人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便輕而易舉地換來了兩個人對你一生的細心呵護。且不說幼時勤換...曾經有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腦力其實只開發了不到百分之十,還有超過百分之九十都還沒開發。這幾年,...
過去有兩位菩薩,志行清淨,心境寂然,無所欲求,光明磊落。他們遠離人群,在山林水畔鑿山壁為室,悠閑自在,以菅草...破三疑 一、疑自己業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經云: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衹要深信切願一心念佛,一切罪業...
晚上,和老媽閑聊。她問我:你還記得小阿公嗎?小阿公是爺爺的堂弟,很早就去世了,但是我朦朦朧朧還有印象。 小阿...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此同時。由於文化與信仰的缺失,人類內心的迷茫亦越發睏重...
上求下化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上界 | 下篇:下方 |
【心心所法各有三分】 p0357 成唯識論二卷十七頁云:然心心所、一一生時,以理推征,各有三分。所量、能量、量果、...
邠坻
功德使
法幢
五實
護淨法
華嚴院
自在人
隨眠無明
四種得靜慮者
緣色而住
雪竇頌古直注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無量義經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常吃五種食物保持健康
孝順父母的28個方式
聖嚴法師《開發智慧的潛能》

題耆羅與那賴的故事
要想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放生蛇反遭咬,結果意想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