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二卷二頁云:復次有四得靜慮者。一、愛上靜慮者。二、見上靜慮者。三、慢上靜慮者。四、疑上靜慮者。云何愛上靜慮者?謂如有一,先聞靜慮諸定功德,而不聞彼出離方便;於彼一向見勝功德,勇猛精進。由此因緣,入初靜慮,或所餘定。如是入已;後生愛味。云何見上靜慮者?謂如有一,從自師所,或餘師所,聞諸世間皆是常等。如是方便,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能得清淨解脫出離。彼依此見,勇猛精勤;由是因緣,入初靜慮,或所餘定。如是入已;能自憶念過去多劫。遂生是見:我及世間,皆是常等。從定起已;即於此見,堅執不舍。復於後時,審思審慮審諦觀察。謂由此故;當得清淨,解脫,出離。云何慢上靜慮者?謂如有一,聞如是名諸長老等,入初靜慮乃至有頂。聞是事已;遂生憍慢。彼既能入靜慮等定;我復何緣而不當入。依止此慢,勇猛精勤;由是因緣,入初靜慮及所餘定。如是入已;後生憍慢。或入定已;作是思惟:唯我能得如是靜慮,餘不能得。彼依此慢,復於後時,於諸靜慮審思審慮審諦觀察。云何疑上靜慮者?謂如有一,為性暗鈍,本嘗樂習奢摩他行。由此因緣,入諸靜慮,或所餘定。如是入已;復於上定,勤修方便。為得未得;於四聖諦,勤修現觀,性暗鈍故;不能速證聖諦現觀。由此因緣,於餘所證,便生疑惑。依此疑惑,復於勝進,審思審慮審諦觀察。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1166)宋代僧。白蓮宗之創始者。平江昆山(江蘇昆山)人,俗姓茅。初名佛來,號萬事休。幼喪父母,師事本州延...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立者(立論者)與敵者(問難者)雙方不共許(同意、認可)之同品,其為立者所許而為敵者所不...即諸家釋法華經時所判之跡門、本門。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跡門,後十四品為本門。跡門之法華,謂如來成道後...(物名)印度之風,與敵戰而破之,則立勝幡。故道場降魔亦立勝幡,表其勝利。維摩經佛道品曰:勝幡建道場。注曰:外...(術語)五種樂之一。於初禪天遠離欲界愛染之煩惱,而生禪定之喜樂也。...【思食】 四食之一,又作意念食。於第六意識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滋長相續諸根。《大乘義章》卷八曰:『過去業...(雜語)邪曲之法義使世人迷惑之法也。...指修行佛道所必備之資具。通常有三衣六物、十八物、百一物等,亦即僧尼攜於身邊之物。我國自古於諸書中設有道具之篇...日本開版之大藏經。即黃檗版,為日本黃檗宗鐵眼道光於宇治萬福寺開版(1669~1681)。共收一六一八部,七三三四卷。...指煩惱惡業。因煩惱惡業能染污、繫縛心,故稱塵累。[楞嚴經卷一] p5764...(術語)具曰息世譏嫌戒。謂止世人忌嫌之戒律。其事性質上為惡,謂之性重戒。其事之性質,雖不敢為惡,而世人之見,...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常常聽到有人埋怨好人難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沒好報,說輕點這是道德撒嬌,說重點這是推卸責任、躲避崇高。再...唐代靈佑禪師,福州長溪人,十五歲出家,十八歲時前往浙江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後著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歲時,他...問: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請開示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大安法師答: 生和死,你不要把它看得那麼對立。...從前,舍衛城的施主們供養僧眾齋食時,首先供僧,然後再布施乞丐。一次有兩個小乞丐,一個是國王種姓,另一個是婆羅...虛雲老和尚在世經常說: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隨緣,不過分追求。你到那裡,那里人幹什麼事你就和他一樣幹...《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簡稱為《華嚴經》,大方廣是法喻,譬喻這個無上法,是絕對的大,而不是相對的大,是至方至...印度拘薩羅國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住在某處森林裡,他跟國內某位富翁頗有交情。這個富翁的妻子,長得貌美動人。因為...寶峰寺,某天午齋畢。僧問:飯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飯是滋養色身的,要做五觀想。而且吃飯不要當飯吃,穿衣不要當衣...
四種得靜慮者
【法相辭典】
【四種得靜慮者】 p0454
上篇:四種修靜慮者 | 下篇:四種心定心住 |
(術語)明得定也。唯識樞要上本曰:位居明得,道鄰極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