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起說是賢首宗最精彩的理論。賢首宗說法界緣起,以法界事法:有為無為、色心依正、過去未來,互相融通而成一大緣起。即宇宙的森羅萬象,都互為因果。所以以此一法為能緣起,則其他一切萬法都是所緣起。又以其他一切萬法為因,則此一法便是果。自它互為能緣起所緣起,相資相待,圓融無礙,總收法界為一緣起。賢首宗為了把法界緣起的宗義,簡別於其他宗派的緣起論,依「一乘法界緣起之際,本來究竟離於修造」(《華嚴·孔目章》卷四《性起品·明性起章》)的義旨,叫它作性起。
性起的意義是體性生起。具體地說,即是不等待其他因緣,但依自體本具的性德生起。如《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說: 「依體起用,名為性起。」一乘法界緣起之際,本來究竟離於修造,所以,「起即不起」。但所謂離修造,意味著離相,法性要在離分別心中方現前,所以說為起,此即以不起為起,非有起相之起,所以「不起即起」。
性起這個術語,源出晉譯《六十華嚴·寶王如來性起品》,在顯示如來以無量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所以唐譯「八十華嚴」把它譯作《如來出現品》。依賢首宗的宗義,此如來即是《華嚴經》的十身佛,亦即十身具足的法身佛。十身佛有兩種:一解境十佛,一行境十佛。現在指的是解境十佛。即:一、眾生身,二、國土身,三、業報身,四、聲聞身,五、緣覺身,六、菩薩身,七、如來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虛空身。均大體就眾生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三種建立,所以叫他融三世間十身,或者叫作圓滿無礙法界身。此即圓行菩薩以解了心照宇宙法界時,不論有情非情森羅萬象都是佛身,因此用十數束表無盡的深意,說它作十身。亦即網羅法界全體稱為如來。所以《探玄記》說:「不改名姓,顯用稱起,即如來之性起。又真理名如名性,顯用名起名來,即如來為性起。」
《探玄記》又把性起分作理性起、行性起、果性起三種,而說性有三種:一理、二行、三果;起也有三種:一理性得了因而顯現叫作起,二行性待聞熏資發而起所成的佛果叫作起,三理行兼具修生至果位時合為果性而起應機的化用叫作起。如此有三種性起,但法藏所明主要是果性起。就是在如來果上,真如法性不等待其他因緣,順自性全體起為世出世間迷悟情非情一切諸法,所謂性海無風,金波自湧。慈恩宗說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所以無性起義。賢首宗反之,說真如法性湛然靈明,全體即用,所以法爾常為萬法,法爾常自寂然;寂然是全萬法的寂然,這和虛空斷空不同;萬法是全寂然的萬法,這和遍計倒見定相的事物有異。既然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全是性起,就性外更無別法,所以宇宙萬有雖森然差別,而渾然圓融,橫盡十方,豎窮三際,一一法都彼此互收,一一塵都包含世界相即相入,無礙溶融,主伴具足,重重無盡。
一般所謂緣,即待其他因緣而生起。《普賢行願品疏鈔》依《探玄記》說,緣起有二種,一染緣起,二淨緣起。真如法性在眾生因中隨無明緣即真妄和合,起為諸法,所以有染淨的差別。此中淨緣起便是和染緣起相反而和性起相合,是說如來大悲、菩薩萬行等。又雖說性起,實在仍由因緣生起,但既已生起,即違因緣而順自性,所以把因緣略去只叫作性起。
天台、賢首兩宗都闡明法界圓融義。但賢首宗站在佛的果智上談諸法的融通,說法界森羅諸法,都是毗盧遮那如來果滿的本性所起。天台宗談因心的本具,說在迷因位的凡心本來法爾圓具十界三千色心諸法。所以天台宗以性具法門自許,而賢首宗樹立性起法門和他對壘。
(黃懺華)
上篇:五教十宗 | 下篇:法界緣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