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緣起具足說應當是圓融法界無盡緣起,是賢首宗基於華嚴經的義旨而建立的。唐智儼在《華嚴一乘十玄門》中說:「華嚴一部經宗,通明法界緣起。」這是法界緣起的名義見於載籍之始,嗣後法藏更在《華嚴經探玄記》當中組織慧光、曇衍、靈裕及智儼的學說而說《華嚴經》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為宗,進而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及《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中闡揚法界緣起的義理。再後到清涼澄觀,此義便越發恢宏了。

  賢首宗用兩種法門闡明一切諸法就是宇宙萬有的真實相:一種是作為諸佛境界的性海果分,意思是如來果地的分齊,這不是言語心思所能夠解說攀緣的,所以不可說;一種是作為普賢境界的緣起因分,意思是等覺以下的因位人所可知了的分齊,這裡所謂緣起就指的是法界緣起,而它的相貌是無盡圓融。

  一一法就是宇宙的森羅萬象,法爾圓融,具足一切法,叫它作法界。法界一一法,有為無為,色心依正,總為一團;此一團萬法,相即相入,互為能緣起所緣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此一法壘它一切法為緣,它一切法壘此一法亦悉為緣,相資相待,互攝互容,如因陀羅網,重重無際,微細相容,主伴無盡,叫它作法界緣起,也叫作無盡緣起。如《三寶章》描寫法界緣起的相狀說:「夫法界緣起,無礙容持,如帝網該羅,若天珠交涉,圓融自在,無盡難名。」

  《探玄記》舉十種因緣解說一切諸法所以能夠有如此混融無礙,其中第三是「各唯心現」。後來《華嚴經疏》卻把「唯心所現」列在第一說,「一切諸法,真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成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大小等相,隨心回轉,即入無礙」。也就是說法界乃包括一切萬法迷悟染淨的一心,色心萬差諸法從這個一心法界炳然顯現。

  賢首宗為分別一真法界圓融無礙的義相,從四方面說明,即四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無礙法界,四、事事無礙法界。而其中事事無礙法界更具體的表現了法界緣起。

  事事無礙法界的界,具有體性和分齊兩種意義。宇宙一切分齊的事法,不壞其相一一如其理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無盡,在理事無礙法界觀,萬差諸法即是真如法性理,萬法當中的一一事法,雖然是一微塵,也都具足真如法性理更無欠缺。萬法與真如無礙,從真如所起的此法與彼法也無礙,火從理起,水也從理起,所起的水火等事不同,而從能起的真如來看,水火二法也無礙,如此萬法互相攝盡,事事互相融即,重重無盡,無礙自在,譬如器器同一融即,所以叫作事事無礙法界。

  宇宙萬有都具足四法界,一塵即法界,法界即一塵,塵塵法界,重重無盡。

  依賢首宗,四法界中說事法界的是五教中的小乘教和大乘始教中的相始教;說理法界的是空始教和頓教;說理事無礙法界的是終教,而華嚴圓教的根本教理,便是說事事無礙法界的無盡緣起。
  (黃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