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heng-liufan
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類,或稱十界。其中四類是「聖者」,六類為「凡夫」,故稱「四聖六凡」。
四聖 超出欲、色、無色三界,脫離生死輪迴,已得解脫的四種「聖者」。1、佛。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有自覺(自己已經覺悟)、覺他(能令他人覺悟)、覺行圓滿(自己的覺悟達到了究竟圓滿)三種含義。具此三覺名之為佛;如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佛教以佛為四聖中最高者,謂對宇宙間一切事理無不通達明瞭。《摩訶般若經·道行品》稱:「通達實義故名為佛」,「如實知一切法故名為佛」。學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達到的最高目的。2、菩薩。菩提薩埵的略稱,意為「覺有情」 或「大道心眾生」。即覺悟的有情,有自覺、覺他兩種含義,但缺「覺行圓滿」。故次於佛。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二稱:「菩提名上道,薩埵名深心,深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謂:「眾生名薩埵,為眾生修集菩提故名菩提薩埵。」佛和菩薩皆是大乘聖者。3、緣覺。辟支迦佛陀之意譯,亦作「獨覺」或辟支佛。據佛教解釋,多出在無佛之世。因根性較利,自己觀察當前事緣而能悟道,故名緣覺。又因不待師友指點,自然悟道,亦稱「獨覺」。《大智度論》卷十八稱:「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 ,二名因緣覺。」在三乘中屬中乘聖者。4、聲聞。意為聽聞佛陀言教的覺悟者。《法華經·信解品》稱:「以佛道聲,令一切聞。」聲聞,一般又可分為四級,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阿羅漢果,通稱為四果聖人,以阿羅漢為最高。在三乘中屬小乘聖者。
六凡 三界內的六種凡夫眾生。雖同為凡夫,但因善惡業果境地的不同,又分為六種,名為六凡,亦稱六道。1、天道。即天界眾生。有三界二十八重天。從人間往上有六重,名「欲界天」,因有男女情慾,故名欲界。欲界以上有四禪十八天,名為「色界天」,因沒有男女情慾,只有色相莊嚴,故名色界。四禪中初、二、三禪各有三天,四禪有九天,合為十八天。色界之外另有四重,名「無色界天」。因沒有色身形相,故名無色界。它只有精神心識的存在,通常還都處在寂靜定境,故又名「四無色定」,也稱「四空天」。2、人道。指人類眾生。諸佛賢聖多出在人間。人道苦樂參半,善於分辨事物的前因後果,易於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能明理祛惑,轉凡成聖。《大智度論》卷四稱:「佛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種」。3、阿修羅道。屬於非天道,是一種大力鬼神,有神通和威力而無德,統率夜叉、羅剎等,以阿修羅為首,故稱阿修羅道。4、畜生道。包括牛羊豕馬及一切蟲魚禽獸等。此等眾生,生活住處多受自然的支配,無改造環境的能力。有的依附人類生活,如牛羊雞犬等;有的弱肉強食,如虎狼之於獐兔,鷹鷂之於雀蟲。5、餓鬼道。是一種孤貧潦倒受苦之鬼,經常處在飢渴之中,到處遊行求食不得。佛經中謂有歷千百年不聞漿水之聲者,常受餓渴痛苦,故名餓鬼。6、地獄道。即地下牢獄受苦之處,有「八寒」、「八熱」、「無間」等名。
佛教認為六道中,天、人、阿修羅為三善道,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道。奉行上品十善業,修四禪定及四空定等,可分別生三界諸天道;修五戒或中品十善業可生人道;作下品十善業可生於阿修羅道;作下品十惡業者,多墮畜生道;造中品十惡業者墮於餓鬼道;造上品十惡業及五逆罪者,即墮於地獄道。(劉峰)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將某一原典諸多註解書之要文收集於一書中,稱為集解。一般用於典籍之標題中。在佛典中現存以集解為標題者,最古為梁...(雜語)謂自誇也。...亦名:受具戒單白後四問四答 子題:一切羯磨並問成否 濟緣記釋云:「加法釋白中,初指文。一白三羯磨,故問答有四。...【根】 p0921 瑜伽八卷六頁云:不善所依,故名為根。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頁云:又能等起一切煩惱諸惡行...指極樂世界中盈注八功德水之池。據無量壽經卷上載,彌陀淨土內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八功德水,即具有八種...袾宏,杭州人,俗姓沈。他十七歲時補諸生。二十七歲以後,在四年之間,連遭喪父、失兒、悼亡和喪母的刺激,即作《七...(雜語)法華經方便品曰: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即說法者與聽法者所應注意之事項。佛所說之法門可使眾生轉迷開悟,故說法者與聽法者皆應專心致意。據思益梵天所問經...(名數)菩薩十地所修之十波羅蜜也。又小乘以梵福為四種勝行,加以六種為十種勝行:一、因救母之命而舍自身之命,二...(名數)經中依一切眾生斷理事二障之淺深遲速而差別五性: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斷一毫之惑之人。二、二乘性...大乘之一實圓教共有八種的圓滿。 一、教圓,教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說惑業苦三道,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秘藏之...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網絡是時代的產物,是眾緣和合的現相。網絡也被諸多有志弘法的人用作弘法的方便。甚至開始在網絡上建立道場體系,這...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煩惱很多,因為吃虧而煩惱不斷的情況尤其常見。這樣的煩惱還會產生一些連帶的效果,比如怨恨自己的...
四大名山的菩薩各有所表:文殊菩薩表大智,普賢菩薩表大行,地藏菩薩表大願,觀音菩薩表大悲。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想一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麼猛利的出離心啊!歸去來,魔鄉不可停啊!無量劫的輪迴,無有休...問: 我現在的功課是早上拜佛兩小時,邊拜邊默念,是否需另外抽出時間單單念佛呢? 大安法師答: 你能拜兩個小時也...
《地藏經》云:「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 世間上為甚麼有人富貴,有人貧窮呢? 佛告訴我們,富貴由布施中來,...
由得總緣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譬如大雲能覆如空廣大障故,又於法身能圓滿故。 這個法雲地,為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這本《什麼是佛法》是張澄基博士在美國佛教會的演講詞,(張澄基博士應該是往生了),由...
四聖六凡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四諦(catur-satyas) | 下篇:他空見 |
【法身發起一切佛所作事】 p0766 顯揚二十卷十二頁云:論曰:依止無為法身,雖無加行功用;由本願力之所引故;...
集解
賣弄
受具戒白中問答
根
功德池
袾宏(1535—1615)
與手低頭
說聽方軌
十勝行
圓覺經五性差別
八圓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網絡學佛的正確態度
明一法師:吃虧勳章莫忽視

修修慈悲心

提前釋放出獄的比丘
是否需要抽出時間單念佛呢

十善業道之不偷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