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Wenhui
清末佛學家。字仁山。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幼隨父居北京。太平天國時期,轉徙於皖、浙、蘇之間。早年習儒學,並學天文、地理、歷數、音韻等。同治元年(1862),偶於安慶書肆中,購得《大乘起信論》,讀後,心向佛教。從此立志研究佛學,搜求佛經,刻印流通。同治五年移居南京,主管政府建築工程,結識通佛學的王梅叔、魏剛己、趙惠甫、曹鏡初等人,佛教信仰彌堅。不久即與友好十多人募捐集資,在南京創金陵刻經處,經營刻印佛經事業。光緒四年(1878),隨曾紀澤出使英、法,學其政教,購得許多科學儀器歸國,提倡研究科學技術。越數年,又隨劉芝田出使至英,考察製造技術諸學,深探列強立國之本。在倫敦,結識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通過書信往來,得知中國古代散佚佛典,現存日本者頗多。回國後經南條幫助,從日本找回國內失傳的經疏300餘種,擇要出版《 刻古逸淨土十書》等。光緒二十年與英人李提摩太一起,將《大乘起信論》譯成英語。次年在上海晤錫蘭(今斯里蘭卡)達摩波羅居士,讚助他從事印度佛教復興運動。光緒三十三年在金陵刻經處設祗洹精舍,自編課本,聘詩僧蘇曼殊教授梵語、英語,培養兼通中西文字和佛學的僧俗20餘人,為赴印傳法作準備。不久因經費困難停辦。他鑒於日本出版的《續藏經》,以博采為主,粗於甄別,乃立志組織編刻《大藏輯要》,選佛典3000餘卷,精加校訂,最後完成2000餘卷。曾為日本編印《卍續藏經》提供佛教典籍數百種。1910年任佛學研究會會長,定期講經。著述有《等不等觀雜錄》等,收入1919年金陵刻經處編輯的《楊仁山居士遺著》中。弟子及從學者甚多,著名的有譚嗣同、黎端甫、桂伯華、章太炎、歐陽竟無、孫少侯、李證剛、蒯若木等。(林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