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樂者不言  言者不樂

談山林之樂者,未心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註釋]

趣:味。李白《月下獨酌》:「但得醉中」

[譯文]

好談隱居山林生活之樂的人,不一定真的領悟了山林生活的樂趣。口頭上說討厭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忘卻對名利的貪戀。

二、省事為適  無能全真

釣水,逸事也,尚持生殺之柄;弈棋,清戲也,且動戰爭之心。可見喜事不如省事之為適,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真。

[註釋]

釣水:指垂釣。

柄:權力,權柄。《韓非子·問田》:「治天下之柄。」

全真:保全真實的本性。

[譯文]

在水邊釣魚本來是一種清閑灑脫的事,卻掌握著魚兒的生殺之權;下棋本是高雅輕鬆的娛樂,而其中還充斥著爭強鬥勝的心理。從中可以看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人更加閑適,多才多藝還不如平凡無才能夠保全自己的真實本性。

三、艷為虛幻  枯為勝境

鶯花茂而山濃谷艷,總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見天地之真吾。

[註釋]

幻:虛幻。

真吾:真實的本來面目。

[譯文]

鳥語花香草木繁茂,山谷谿流中充滿了艷麗風光,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宇宙間的虛幻境象;流水乾枯山崖光禿凋零石面清冷,這樣才是表現了天地之間真實的本來面目。

點評:幻境是依眾多外緣(條件)而存在的,外緣稍有變化即消逝,所以,它的存在是短暫的、虛假的、不實的。

太空的絕大多數行星都總是「水木落而石瘦崖枯」,這才是行星的本來面目。我們的地球過去是這樣,將來也必然是這樣。

四、天地之閑  因人而異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

[註釋]

勞攘:形體,精神的勞碌與困擾。

冗:忙,繁忙。劉宰《走筆謝王去非》:「知君束裝冗,不敢折簡致。」

[譯文]

時間本來是很長的,而忙碌的人自己覺得很緊迫;天地之間本來寬闊無限,而心胸狹窄的人卻感覺到侷促抑壓;美麗的大自然本來是閑情逸致的,而庸碌的人卻無事找事,徒增忙碌和煩惱。

點評: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五、盆池竹屋  意境高遠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註釋]

盆池拳石:比喻空間狹小。

[譯文]

尋找生活的情趣不在於東西的多寡,即使在水池和小石頭間,也可欣賞到雲煙日霞的山水景色;能使人意會的景致不在遠處,即便在自己家的草窗竹屋之下,也可以享受到清風明月的悠閑情趣。

六、靜夜夢醒  月現本性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註釋]

身外之身:此指佛家所說的真如自性。

[譯文]

靜聽夜闌人靜從寺院遠處傳來的鐘聲,可以把我們從人生的大夢中喚醒;細看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的月影,可以親見幻軀之外的真如自性。

七、天地萬物  皆是實相

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色,無非見道之文。學者要天機清澈,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註釋]

玲瓏:此指光明磊落。

[譯文]

鳥的聲音和蟲兒的鳴叫,是大自然在傳達心中的秘密;花的艷麗和草的翠綠都是闡明文章的哲理。學者要心靈透徹,胸懷光明,這樣接觸萬物才能心領神會。

八、知無形物  悟無盡趣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絃琴,不知彈無絃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之趣?

[註釋]

跡用:運用形體。

[譯文]

人們只會讀懂用文字寫成的書,卻無法讀懂宇宙這本無字的書;只知道彈奏有弦的琴,卻不知道彈奏大自然這架無弦之琴。知道用有形的東西,而不懂領悟其神韻,這樣怎麼能懂得彈琴和讀書的真正樂趣呢?

九、淡欲有書  神仙之境

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註釋]

霽:天放晴。

石室丹丘:此處引申為神仙居住的地方。

[譯文]

心中沒有功名利祿的慾望,就會像秋高氣爽的天空和晴朗的海面一樣明朗遼闊;在閑坐時有琴弦和書籍為伴,生活就會像居住在山洞中的神仙一樣逍遙。

十、盛宴散後  興味索然

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人奈何不早回頭也?

[註釋]

茗:茶。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正覺寺》:「渴飲茗汁。」

[譯文]

賓客朋友聚集在一起,酣暢痛飲,狂歡作樂,可是事過之後面對的只是燃盡的殘燭,燒盡的檀香,冰涼的茶水,一切快樂已經煙消雲散,回想剛才的一切,真讓人感到毫無興趣。天下的事,大多和這相似,識時務的人為什麼不及時回頭呢?

十一、得個中趣  破眼前機

會得個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裡;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盡歸掌握。

[註釋]

煙月:指自然景色。

寸裡:心裡。

[譯文]

能夠體會天地之間所蘊含的機趣,那麼五湖四海的山川景色便可納入我的心中;能夠看破眼前的機用,那麼所有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都可歸於我掌握。

十二、非上上智  無了了心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身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註釋]

上上智:最高的智慧。

了:明白、明瞭。

[譯文]

山河大地與廣袤的宇宙空間相比,只是一粒細小的塵土,而人類不過是微塵中的微塵;血肉之軀相對無限的時間來說,只是相當於一個一閃即逝的泡影,何況外在的功名富貴不過是泡影外的泡影。所以說,沒有絕頂高超的智慧,就不能有徹悟真理之心。

十三、人生苦短  宇宙無限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註釋]

蝸牛角上:比喻地方極小。

許大:多大。

[譯文]

在電光石火般短暫的人生中較量時間的長短,又能爭到多少的光陰?在蝸牛觸角般狹小的空間裡你爭我奪,又能爭奪到多大的世界空間?

十四、極端空寂  過猶不及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在頑空。

[註釋]

敝:壞,破舊。《墨子·公輸》:「鄰有敝轝( Yú ,車)而欲竊之。」

槁:草木枯乾。劉向《九嘆·遠逝》:「草木搖落時槁悴兮。」

[譯文]

微弱的燈火沒有光焰,破舊的棉衣喪失了溫暖,這是造化在玩弄世人;衰敗的身體像乾枯的樹木,空虛的心靈像燃透的灰燼,這樣的人不免陷入冥頑的空境。

十五、休無休時  了無了時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見之卓矣。

[譯文]

一個人想要就此罷休,就要當機立斷如快刀斬亂麻般立即罷休,不必等到萬事俱備。如果一定要尋找一個好時機,那就像人們婚禮雖然完成了,以後有關家庭的事情還接踵而來;出家的和尚雖然暫時獲得清靜,其實內心的煩惱卻不見得一時能夠消除。古人說:「現在能夠罷休就趕快罷休,如果去尋找一個可以完結的時候便永遠無法罷休。」這真是真知灼見啊。

十六、從冷視熱  從冗入閑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閑,然後覺閑中之滋味最長。

[註釋]

熱:指名利權勢。

冗:忙,繁忙。劉宰《走筆謝王去非》:「知君束裝冗,不敢折簡致。」

[譯文]

從熱鬧的名利場中退出後再冷靜地回頭看之,才知道熱衷於爭名奪利是最沒有意思的;從忙碌的生活轉到安閑的生活,才知道安閑的人生趣味最為長久。

十七、輕視富貴  不溺酒中

有浮雲富貴之風,而不必岩棲穴處;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註釋]

岩棲穴處:指居住在深山洞穴中。

耽:沉溺,愛好而沉浸其中。《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

[譯文]

有把富貴榮華視作浮雲的風骨,就沒有必要居住到深山幽洞中去怡養心性;不酷愛山石清泉的人,卻總是作詩飲酒,也自有樂趣。

十八、不嫌人醉  不誇己醒

競逐聽人,而不嫌盡醉;恬淡適己,而不誇獨醒。此釋氏所謂「不為法纏,不為空纏,身心兩自在」者。

[註釋]

競逐:競爭。

釋氏:佛祖釋迦牟尼的簡稱。

纏:紮束困擾。

[譯文]

聽任別人去爭名逐利,但不因此去嫌惡他們、疏遠他們;保持恬靜淡泊的心境是為了順著自己的本性,也不因此誇耀自己的清高。這就是佛家所說的「不被物慾蒙蔽,也不被虛幻所迷惑,身心俱逍遙自在」的人。

十九、心閑日長  意廣天寬

延促由於一念,寬窄系之寸心。故機閑者,一日遙於千古;意廣者,斗室寬若兩間。

[註釋]

延促:延,延長、伸長。促,短、短促。

機閑者:忙中偷閑的人。

[譯文]

時間的長短是因為人的主觀感受,寬和窄是由於心理的體驗。所以對心靈閑適的人來說一天比千古還長,對心境開闊的人來說,斗大的屋子像天地間一樣寬廣。

點評:萬法唯心造。

現在有的理論物理學家也已提出時間和空間是假的,它們只不過是意識的產物而已。

您信嗎?

二十、栽花種竹  去欲忘憂

損之又損,栽花種竹,盡交還烏有先生;忘無可忘,焚香煮茗,總不問白衣童子。

[註釋]

損:減少。

烏有先生:《史記·司馬相如》:「烏有先生有此事齊之為難。」

[譯文]

把對生活的物質慾望盡量減少到最低限度,平日只是種些花草樹竹培養生活情趣,將一切煩惱和憂愁都交還給烏有先生;要把生活瑣事忘掉,每天只是燒香煮茗,甚至不去過問送酒的白衣童子是誰。

二一、知足則仙  善用則生

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

[註釋]

殺機:危機。殺,敗壞。

[譯文]

對於每天的現實生活,能夠知足的人就感到生活在仙境,而不知滿足的人就只能始終處在凡俗的世界;總結世上的一切原因,善於運作的人,就能創造機運,不善運作的人,就處處陷入危機當中。

二二、附勢遭禍  守逸味長

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

[註釋]

趨炎附勢:攀附權貴。

[譯文]

攀附權勢的人,所帶來的禍害往往是最悲慘最迅速的;堅持恬靜淡泊的生活,雖然很平淡,但趣味卻最悠久。

二三、松澗望閑雲  竹夜見風月

松澗邊,攜杖獨行,立處雲生破衲;竹窗下,枕書高臥,覺時月侵寒氈。

[註釋]

衲:僧衣。白居易《贈僧自遠禪師》:「自出家來長自在,緣身一衲一繩床。」

氈:用毛製成的氈子。

[譯文]

在松樹溪澗旁邊,手拄枴杖獨步自行,雲霧飄繞在身穿破袍的自己身邊;在竹窗下,頭枕書本無憂無慮地安然入睡,醒來時,清涼的月光照在自己的薄毛氈上。

點評:道骨仙風,一派世外高人之風範。

二四、欲時思病  利來思死

色慾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蠟。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

[註釋]

飴:用米、麥製成的糖漿,糖稀。王充《論衡·本性》:「甘如飴蜜。」

道心:據《朱子全書·尚書》:「人心,人欲也;道心,天理也。」

[譯文]

色情的慾望像火焰般熾熱,可是當一想到生病時的情形,興致就會像一堆死灰;功名利祿像蜜糖一樣甜蜜,可是當一想到死亡時,味道便會像咀嚼蠟丸一般無味。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常常想到疾病和死亡,那麼就可以消除虛幻的追求而培養一些修行了道之心了。

二五、退後一步  清淡一分

爭先的徑路窄,退後一步,自寬平一步;濃艷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

[註釋]

爭先:此指爭強好勝。

[譯文]

人人競相爭先的道路最為狹窄,如果能夠退後一步,道路自然就會寬廣一步;追求濃艷華麗,那麼享受到的滋味就會縮短,如果清淡一些,趣味反而更加悠久。

二六、忙不亂性  死不動心

忙處不亂性,須閑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鬚生時事物看得破。

[註釋]

不動心:鎮定,不畏懼。

[譯文]

要想在忙碌的時候心性不亂,就必須在清閑的時候培養清醒敏捷的頭腦;要想在死亡面前不感到畏懼,必須在平時就對人生覺悟得透徹。

二七、隱無榮辱  道無炎涼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註釋]

炎涼:炎,熱。涼,冷。炎涼比喻人情冷暖。

[譯文]

隱居山林之中的人生,沒有榮耀與恥辱;追求仁義道德的道路上,沒有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二八、心靜自然涼  樂觀無窮愁

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清涼台上;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註釋]

遣:排除,排遣。任昉《出群傳捨哭范僕射》:「欲以遣離情。」

安樂窩:指舒適的處所。

[譯文]

不一定要除去暑熱本身,如果要去除暑熱所帶來的煩惱,只要保持清涼的心境即可;窮困不一定要用什麼特殊的方法去改變,要排除窮困所帶來的憂愁,只要保持安樂的心境即可。

二九、進時思退  得手思放

進步處便思退步,庶免觸藩之禍;著手時先圖放手,才脫騎虎之危。

[註釋]

觸藩:進退兩難。

騎虎之危:比喻做事不能停下的危險。

[譯文]

在進步向前的時候要想好退路,才能避免進退兩難的災禍;在著手進行的時候要有中止放手的準備,才能擺脫騎虎難下的險境。

 

三十、貪者常貧  知足常富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候,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

[註釋]

公:爵位。

膏梁:珍美的菜餚。

編平:指一般平民。

[譯文]

對於貪得無厭的人,分給他金銀他恨分不到珍貴的珠玉,封他為公爵他怨封不到有實權的候爵,明明是權貴人家卻甘心自比為乞丐;對於知足常樂的人,覺得野菜比魚肉味道還要美,粗布衣袍比狐皮貉裘還要溫暖,雖然身為平民百姓卻比王公貴族過得還要自在。

三十一、隱者多趣  省事心閑

矜名不若逃名趣,練事何如省事閑。

[註釋]

矝:誇耀。《史記·文帝本紀》:「今又矝其功,受上賞,處尊位。」

練:訓練,使熟練。此處有研究之意。

[譯文]

炫耀名聲還不如逃避名聲更有趣味,練達世事也不如多省一事來得悠閑自得。

點評:清淨無為最是福。

三十二、自得之士  逍遙自適

嗜寂者,觀白雲幽石而通玄;趨榮者,見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無喧寂,無榮枯,無往非自適之天。

[註釋]

玄:深奧,玄妙。《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自得:領悟人生。

[譯文]

喜歡寧靜的人,看到天上飄動的白雲和山間的幽石就能悟出其中的玄機;喜歡繁華熱鬧的人,聽見清揚的歌聲看到美妙的舞蹈會忘記疲倦。只有那些純淨自得的人,沒有喧囂或寂寞的煩惱,沒有得志或失意的痛苦,何時何地都是他逍遙自在的天地。

三十三、孤雲出岫  朗鏡懸空

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註釋]

岫:山洞。張協《七命》:「臨重岫而攬轡,顧石室而迴輪。」

朗:明朗。王羲之《蘭亭集序》:「天朗氣清。」

[譯文]

孤雲從山谷中飄出來,它的去留和什麼都沒關係;一輪明月像懸掛在天空,世間的安靜或喧鬧與它毫無關係。

三十四、濃處味短  淡中趣真

悠長之趣,不得於濃釅,而得於啜菽飲水;惆恨之懷,不生於枯寂,而生於品竹調絲。故知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也。

[註釋]

釅:濃、味厚。

啜菽飲水:啜,吃。菽,豆類的總稱,此處指粗糧。啜菽飲水比喻清淡的生活。《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

品竹調絲:指欣賞音樂。

[譯文]

悠遠綿長的趣味不一定能從濃烈的美酒中得來,而是從食用清淡的豆類清水中得來的;惆悵悲恨的情懷不是從孤寂困苦中產生,而是從聲色犬馬中產生的。由此可知濃厚的味道往往很快消散,而平淡的事物才最有趣味和最真實的。

三十五、高寓於平 難出於易

禪宗曰:「饑來吃飯倦來眠。」《詩旨》曰:「眼前景致口頭語。」蓋極高寓於極平,至難出於至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註釋]

饑來吃飯倦來眠:王陽明詩:「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去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由身外覓神仙。」

寓:寄,寄託。《管子·小匡》:「事有所隱,而政有所寓。」

[譯文]

禪宗有一則偈語說:「飢餓時吃飯,疲倦時睡眠。」另外《詩旨》裡有一句是:「眼前景致口頭語。」這些都是將極深的哲理蘊含在極為平淡的日常生活當中,可見最難的東西也要從最簡單處著手;凡事刻意去強求的人往往離真理更遠,無心而任其自然的人反而會接近真理。

點評:最高深的原來是最簡單,最簡單的原來是最高深。

大道至簡。

三十六、喧中見寂  有入於無

水流而境無聲,得和喧見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礙,悟出有入無之機。

[註釋]

有:有形的事物。

無:無我、忘我的境界。

[譯文]

流水淙淙,卻聽不到一絲水聲,由此可以看出在喧鬧的環境中仍能享受寂靜的趣味;高山聳立,雲彩也不會覺和受到阻礙,從中可以悟出無我的玄機。

三十七、心無繫戀  樂境仙都

山林是勝地,一營戀變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蓋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繫戀,樂境成苦海矣。

[註釋]

營:迷惑。《孫臏兵法·威王門》;「營而離之,我並卒而擊之。」

賈:商人。《鹽鐵論·輕重》:「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

[譯文]

山林是隱居的好地方,如果有了私心雜念,那麼山林也成了俗市;欣賞書畫是高雅的行為,如果有了貪求和癡戀,那就跟商人沒有什麼兩樣了。所以只要心地純真沒有污染,即使身在人慾橫流的環境中也如同在仙境一般;心中牽掛太多,那麼即使處在快樂的環境中也如同在苦海中生活一樣。

三十八、靜躁稍分  昏明頓異

時當喧雜,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爾現前。可見靜躁稍分,昏明頓異也。

[註釋]

夙昔:以前,過去。杜甫《驄馬行》:「夙昔傳聞思一見。」 恍爾:恍然,忽然。

[譯文]

在喧鬧嘈雜的時候,平時所記著的事情,都會淡忘掉;當環境清靜安寧的時候,平時所遺忘的東西,又彷彿出現在眼前。可見安靜和浮躁的分別,所帶來的結果是清明和昏昧的不同。

三十九、臥雪眠雲 絕俗超塵

蘆花被下,臥雪眠雲,保全得一窩夜氣;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

[註釋]

吟風弄明:指填詞吟詩。

紅塵:塵世、人間,多指熱鬧繁華的地方。

[譯文]

以蘆花作棉被,以雪地作睡床,以雲彩作蚊帳,在如此美景下睡眠,可以保持一天之間的精氣;以竹葉作酒杯,在清風明月下吟詠,可以擺脫塵世間的紛亂煩擾。

四十、濃不勝淡  俗不如雅

袞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風;漁樵路上,著一袞衣的朝士,轉添許多俗氣。固知濃不勝淡,俗不如雅也。

[註釋]

袞冕:指代官位。袞,皇帝穿的繡有卷龍的衣服。冕,禮帽。

藜杖:手杖。

[譯文]

在衣著華麗的達官貴人的行列中,如果出現一個手持藜杖隱居山中的隱士,便可以增加一種高雅的風韻;在漁人樵夫往來的路上,如果有一位穿著華麗朝服的達官顯貴,反而會增添許多俗氣。所以說濃艷比不上清淡,庸俗比不上高雅。

四十一、出世涉世  了心盡心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不必絕欲以灰心。

[註釋]

了:懂得,明白。《南史·蔡撙傳》:「卿殊不了事。」

[譯文]

超凡脫俗的方法,就應該在塵世中尋找,不必刻意隔絕世人遠遁山林;了悟心性的功夫,還是要用此心去體會領悟,不一定要斷絕慾念,心如死灰。

點評: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四十二、身放閑處  心安靜中

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

[註釋]

瞞昧:隱瞞。

[譯文]

把自己的身體放在閑適的環境中,那麼世間的榮辱得失如何能夠使喚我?使自己的心境經常處在安寧平靜的狀態,那麼世間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夠欺騙愚弄我?

四十三、雲中世界  靜裡乾坤

竹籬下,忽聞犬吠雞鳴,恍似雲中世界;芸窗中,雅聽蟬吟鴉噪,方知靜裡乾坤。

[註釋]

芸窗:指代書房。芸,古人藏書用的一種香草。

乾坤:天地。杜甫《江漢》:「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譯文]

在竹籬下忽然聽到雞鳴狗吠的聲音,恍然讓人覺得置身於神仙世界之中;坐在書房裡面優閑地聽著蟬鳴鴉啼,才感受到安靜中蘊藏無限情趣。

四十四、不憂利祿  不畏仕禍

我不希榮,何憂乎利祿之香餌?我不競進,何畏乎仕宦之危機?

[註釋]

香餌:引誘人的東西。

競進:爭奪,競爭。

[譯文]

我不希望去追求榮華富貴,怎麼會擔心名利和官祿的誘惑呢?我不想陞官發財,怎麼會擔心官場上潛伏的各種危機呢?

四十五、山泉去凡心  書畫消俗氣

徜徉於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漸息;夷猶於詩書圖畫之內,而俗氣潛消。故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境調心。

[註釋]

徜徉:徘徊閑適的樣子。

夷猶:留連忘返。

玩物喪志:玩賞珍寶而喪失了本來的志向。

[譯文]

優閑地遊玩在山間樹林清泉怪石之間,塵世的俗心漸漸止息;浸淫在讀書吟詩作畫的情趣當中,庸俗的氣息就會在慢慢消失。所以有德行的君子雖然不會因為沉溺於玩物而消磨意志,也常常借助優雅的環境陶冶情操。

四十六、秋日清爽 神骨俱清

春日氣象繁華,令人心神駘蕩,不若秋日雲白風清,蘭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註釋]

駘:舒緩蕩漾。馬融《長笛賦》:「安翔駘駘,從容闡緩。」

馥:香,香氣。謝朓《思歸賦》:「晨露晞而草馥。」(晞:幹。)

神骨:精神和形體。

[譯文]

春天的景致繁華熱鬧,使人心曠神怡,但卻不如秋天的秋高氣爽,白雲飄飛,蘭花馥郁,桂花飄香,秋水與長天共一色,天地澄澈清明,使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感到清爽舒暢。

四十七、得詩真趣  悟禪玄機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註釋]

偈:佛經、禪語中的唱詞和詩句。

玄機:深不可測的道理。

[譯文]

一個字都不認識,而說話充滿詩意,這才體會到了詩的真正趣味;一句偈語都不明白,卻富有禪機,可以說已領悟到禪理的奧妙。

四十八、好用心機  杯弓蛇影

機動的,弓影疑為蛇蠍,寢石視為伏虎,此中渾是殺氣;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鷗,蛙聲可當鼓吹,觸處俱見真機。

[註釋]

機動:多慮。

渾:全部,都。

念息:心中沒有非分的慾望。

真機:真理。

[譯文]

總用心機的人,在杯中看到弓影會懷疑是毒蛇,將草中的石頭當作蹲趴在地上的老虎,內心中充滿了殺機。內心平和的人,把兇惡的石虎化作溫順的海鷗,把聒噪的蛙聲當作吹奏樂曲,所接觸到的都是真正的機趣。

四十九、身心自如  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塗。

[註釋]

不系之舟:比喻自由自在。

[譯文]

身體要像沒有繫上纜繩的小船,任憑船兒飄流或者靜止;心地要像已經焚成灰的樹木,不怕刀砍或者塗香,絲毫不覺痛癢。

五十、皆鳴天機  皆暢生意

人情聽鶯啼則喜,聞蛙鳴則厭,見花則思培之,遇草則欲去之,俱是以形氣用事。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非自暢其生意也?

[註釋]

形氣:軀體和情緒。

生意:生機。

[譯文]

一般人按常情聽到黃鶯啼叫就高興,聽到蛙鳴就厭惡,看見花木就願意栽培,看見野草就想拔掉,這都是根據對像的外形氣質來主觀地決定好惡;但如果以自然的本性來看待,哪一個動物不是隨其天性而鳴叫,哪一種草木不是隨其自然而生機?

五十一、盛衰始終  自然之理

發落齒疏,任幻形之凋謝;鳥吟花開,識自性之真知。

[註釋]

幻形:指人的身體。

真如:真理。

[譯文]

在發禿齒落的衰老年齡,只好任由那虛幻的軀殼自然的凋謝;在鳥語花香的春光時刻,卻要能夠體悟本性恆常不滅的真理。

五十二、無慾則寂  虛心則涼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註釋]

波拂寒潭:寒冷平靜的潭水被揚起波浪。

[譯文]

充滿私慾而心浮氣躁的人,即使在寒冷的深潭中心中也會燒起沸騰的波濤,就是處在深山野林中也無法使他心靈平靜;無慾無求而心靜意明的人,即使在酷熱的暑天也會感到渾身涼爽,就是在早晨熱鬧的集市上也感覺不到內心的喧囂。

五十三、貧則無慮  賤則常安

多藏者厚仁,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註釋]

高步者:指走路時昂首闊步目空一切的人。

[譯文]

財富聚集得太多的人,失去時損失也大,由此可見富有的人還不如貪窮的人過得無憂無慮;地位爬得越高的人,摔得也會越慘,由此可見地位高的人還不如低下的人過得安逸。

五十四、曉窗讀易 午案談經

讀《易》曉窗,丹砂研松間之露;談經午案,寶馨宣竹下之風。

[註釋]

易:指《易經》。

磬:一種用石頭或玉製成的樂器。

[譯文]

早晨坐在窗邊研讀《易經》,用松樹上的露珠來研磨硃砂批閱評點;中午時分在書桌前誦讀佛經,竹林間的清風把清脆的木魚聲傳向遠方。

五十五、花失生機  鳥減天趣

花居盆內終乏生機,鳥入籠中便減天趣。不若山間花鳥錯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會心。

[註釋]

翱翔:展開翅膀迴旋地飛。《莊子·逍遙遊》:「翱翔蓬蒿,此亦飛之至也。」

[譯文]

花木栽在盆中終歸要失去生機,飛鳥關進木籠就減少了天然的生趣。不像山間的花鳥交錯點染成美麗的圖案,自由地飛翔,這樣才能使人領會其中的妙趣。

五十六、諸多煩惱  因我而起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註釋]

破的:比喻說話恰當。

[譯文]

世上的庸人因為把「我」字看得太重,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嗜好和那麼多的苦惱。前人說:「如果已經不再知道我的存在,又怎麼會知道東西是否貴重?」又說:「如果知道自身並不屬於自己所有,那麼煩惱又怎能侵害我呢?」這真是一語切中要害。

五十七、少時思老  榮時思枯

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自瘁視榮,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

[註釋]

瘁:毀敗,困病。《三國誌·吳書。吳主傳》:「今天下未定,民物勞瘁。」

靡:華麗。《漢書·韓信傳》:「靡衣媮食。」(媮:苟且。)

[譯文]

用老年人的眼光來看待少年時的行為,就可以消除很多追名逐利的爭鬥心理;從衰敗時的情形來看榮華富貴,可以斷絕很多追求奢侈豪華的念頭。

五十八、人情世態  倏忽萬端

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堯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後來誰。」人常作是觀,便可解卻胸中掛矣。

[註釋]

倏忽:極短的時間。倏,迅速,極快。

[譯文]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瞬息萬變,都不必看得那麼認真。堯夫先生說:「昨天所說的我,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又變成誰。」人們如果常常作這樣的思考,就可以放下心中許多牽掛。

五十九、熱中取靜  冷處熱心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註釋]

冷落:寂靜冷寞。

[譯文]

在熱鬧喧囂的時候,如果能用冷靜的眼光觀察事物,便可省去許多令人煩惱的事情;在失意落寞的時候,如果能有一個奮發進取的決心,那就可以得到許多人生真正的樂趣。

六十、尋常人家  最為安樂

有一樂境界,就有一不樂的相對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尋常家飯,素位風光,才是個安樂的窩巢。

[註釋]

乘除:消長。

素位:安守本分。

[譯文]

有一個安樂的境界,就一定有一個不安樂的境界和它相對;有一處美好的景色,就一定有一處不美的景色相參照。只有那些普通的家常便飯,尋常的自然景色,才是真正安樂的歸宿。

六十一、乾坤自在  物我兩忘

簾櫳高敞,看青山綠水吞吐雲煙,識乾坤之自在;竹樹扶疏,任乳燕鳴鳩送迎時序,知物我之兩忘。

[註釋]

扶疏:枝葉茂盛。

鳩:鳥名,也稱鸕鳩、班鳩。《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譯文]

將窗簾高高卷起,敞開窗戶眺望青山綠水間雲蒸霞蔚的美妙景致,才目睹到大自然是多麼美妙自在。竹林茂盛樹木疏朗,聽任小燕子和鳴叫的鳩鳥在報道著季節的變化,因而領悟到萬物合一渾然忘我的境界。

六十二、生死成敗  任其自然

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

[註釋]

過勞:過分費心。

[譯文]

如果知道事情有成功就一定有失敗,那麼也許求取成功的意念就不會那麼堅決;如果知道有生就會有死,那麼養生之道就不必過於用心良苦。

六十三、水流境靜  花落意閑

古德云:「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人常持此意,以應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註釋]

竹影:與月輪均指幻覺。

[譯文]

一位道德高尚的和尚說:「竹子的影子在台階上掠過而塵土不會飛揚起來,月影倒映池塘而水面不會生起絲毫波紋。」一位儒家學者也說:「水流得再急,四週的環境仍然寧靜,花落得再多,意興依然閑適。」一個人如果常保持這樣的處世心態來為人處世,那麼身心是多麼自在逍遙啊。

六十四、自然樂曲  乾坤文章

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裡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註釋]

佩:繫在衣帶上作裝飾用的玉。李白《感興八首·其二》:「解佩欲西去。」

煙光:迷濛的景色。

[譯文]

山林中松濤陣陣,泉石間水流淙淙,靜靜聆聽,可以體會到天地之間大自然的美妙樂章;原野盡頭上升起的迷濛煙霧,水中央倒映的白雲美景,悠閑地看去,是宇宙間最美妙的天然文章。

六十五、溪壑易填  人心難滿

眼看西晉之荊榛,猶矜白刃;身屬北邙之狐兔,尚惜黃金。語云:「猛獸易伏,人心難降;溪壑易填,人心難滿。」信哉!

[註釋]

榛:叢生的荊棘。左思《招隱詩二首》:「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壑:溝。《禮記·郊特牲》:「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譯文]

眼看西晉已快滅亡,將變成雜草叢生的荒野,可還有人在那裡炫耀自己的武力;眼看人將死去變成北邙山狐兔的食物,此時竟然還有人吝惜黃金。俗話說:「猛獸容易制伏,而人心難以降服;深谷容易填平,而人心難以滿足。」這句話是如此的正確啊!

六十六、心無風濤  性有化育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

[註釋]

性天:天性。

化育:善良的德行。《禮記·中庸》:「能盡物之性可以讚天地之化育。」

鳶:一種鷹。《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譯文]

如果心中風平浪靜沒有波濤,那麼所處之處無不是青山綠水一派美景;如果本性中有化肓萬物的愛心,那麼所看之物無不是魚躍鳥飛的生動景觀。

六十七、貴賤高低  自適其性

峨冠大帶之士,一旦睹輕蓑小笠,飄飄然逸也,未必不動其諮嗟;長筵廣席之豪,一旦遇疏簾淨幾,悠悠焉靜也,未必不增其綣戀。人奈何驅以火牛,誘以風馬,而不思自適其性哉?

[註釋]

峨冠大帶:指古代官服。

諮嗟:感嘆,讚歎。

風馬:發情的馬。

[譯文]

頭戴高冠腰橫博帶的達官貴人,一旦看見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百姓飄飄然逍遙自在,未必心中不會產生失落的感嘆;生活奢靡筵席不斷的豪門貴族,一旦看見窗明几淨的平民人家悠然閑適的樣子,未必沒有慕戀的心態。世上的人為什麼還要以火牛陣相爭鬥,還要違背常情去追逐名利呢?為什麼不去過朴素的生活來順應自己清淡的人生本性呢?

六十八、魚得水游  鳥乖風飛

魚得水游,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註釋]

樂:享受,喜歡。

[譯文]

魚在水中才能自由地游動,卻忘記得益於水;鳥兒乘風飛翔,卻不知是有風托起它。認識了這個道理就可以超脫外物的束縛,可以享受到自然的機趣。

六十九、盛衰無常  強弱安在

狐眠敗砌,兔走荒台,盡是當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之場。盛衰何常?強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註釋]

砌:台階。

黃花:菊花。

[譯文]

狐狸做窩在殘垣斷壁,野兔出沒在荒廢樓台,這些都是當年歌舞昇平的地方。遍地黃花在寒露中抖擻,一片荒草在煙霧迷漫中搖曳,這裡曾是英雄逐鹿爭霸的戰場。興盛和衰敗哪裡會長久不變?強弱勝負如今何在?想到這些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點評:無常歌

七十、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註釋]

去留:指歸隱和為官。

[譯文]

無論是寵愛或者屈辱,都不會在意,人生之榮辱,就如庭院前的花朵盛開和衰落那樣平常;無論是晉陞還是貶職,都不去在意,人生的去留,就如天上面的浮雲飄來和飄去那樣隨意。

點評:爐火純青之境界。

七十一高天可翔  萬物可飲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清泉綠草,何物不可飲啄,而鴟梟偏嗜腐鼠。噫!世之不為飛蛾鴟梟者,幾何人哉!

[註釋]

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李商隱《隋師東》:「豈假鴟梟在泮林。」

[譯文]

晴朗的夜空,明月高照,天空可任意翱翔,而飛蛾卻偏偏要在夜間撲向燭火;清泉流水,綠草野果,哪一種東西不能飲食果腹,而鴟梟卻偏偏愛吃死老鼠。唉,世界上能不像飛蛾、鴟梟那樣犯傻的人又有幾個呢?

七十二、求心內佛  卻心外法

才就筏便思捨筏,方是無事道人;若騎驢又復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註釋]

不了禪師:指還沒有開悟和尚。

[譯文]

登上了竹筏就想到上岸後要捨棄這竹筏,這才是懂得不受外物羈絆的真人;如果已經騎在驢上卻還想著找另外一頭驢,便永遠也無法成為了卻塵緣的高僧。

七十三、冷情當事  如湯消雪

權貴龍驤,英雄虎戰,以冷眼視之,如蟻聚膻,如蠅競血;是非蜂起,得失蝟興,以冷情當之,如冶化金,如湯消雪。

[註釋]

驤:馬抬著頭快跑。

膻:羊膻氣。

蝟:刺蝟。

冶:熔爐。

[譯文]

有權勢的達官貴人氣勢威武,英雄豪傑像猛虎一樣征戰,用冷靜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只不過是像螞蟻聚集在腥膻味旁爭食,蒼蠅競相爭吸血一樣;人間的是是非非像亂蜂湧集,人間的得失像刺蝟毛密集,用冷靜的頭腦來應付,不過就像金屬在爐中冶煉,冰雪被熱火融化一樣。

七十四、物慾可哀  性真可樂

羈鎖於物慾,覺吾生之可哀;夷猶於性真,覺吾生之可樂。知其可哀,則塵情立破;知其可樂,則聖境自臻。

[註釋]

羈鎖:束縛。

夷猶:留連。

臻:到達。

[譯文]

被物質慾望所束縛,會覺得生命很可悲;悠遊在純真的本性中,才覺得生命很可愛。知道什麼很可悲,那麼塵世的慾望可以立刻消除;知道什麼很可愛,那麼神聖的境界自然會達到完美。

七十五、胸無物慾  眼自空明

胸中即無半點物慾,已如雪消爐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時見月在青天影在波。

[註釋]

空明:形容光明透徹。

[譯文]

如果我們心中不存在有一絲對物質的慾望,心中的煩惱就會像爐火把雪消融及太陽將冰融化一樣消散了;如果我們眼前有一片空曠開朗的環境,便可以時常看到皓月當空及其映在水波中的倒影。

七十六、林岫江畔  詩興自湧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興在鏡湖曲邊,獨往時,山川自相映發。

[註釋]

岫:峰巒。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杜甫《甘林》:「晨光映遠岫,夕露見日晞。」

浩:廣大。《詩經·小雅·雨無正》:「浩浩昊天。」

[譯文]

在灞陵橋上能使你詩興大發,剛剛低聲吟出詩句,山巒叢林已經充滿了詩情畫意;人在鏡湖畔曲江邊,獨自漫步時,山水交映令人陶醉。

七十七、伏久飛高  開先謝早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註釋]

蹭蹬:失勢的樣子。木華《海賦》:「或乃蹭蹬窮波,陸死鹽田。」(鹽田:指海邊)

[譯文]

潛伏得越久的鳥,會飛得越高;花朵盛開得越早,凋謝得也會越快。知道了這個道理,就不必為懷才不遇而憂愁,就可以消除急躁求進的想法。

七十八、花葉成夢  玉帛成空

樹木至歸根,而後知華萼枝葉之徒榮;人事至蓋棺,而後知子女玉帛之無益。

[註釋]

華萼:花萼。萼,指花瓣的最外部。

蓋棺:指死後入殮棺木。

[譯文]

樹木到了凋謝枯萎的時候,才知道茂盛的枝叶和鮮艷的花朵只是一時的繁榮;人到了死後蓋棺入殮時,才知道原來追求子女眾多、財物丰盈都沒有用處。

七十九、真空不空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或儕善自修持!

[註釋]

執:執著。

世尊:即佛陀 。

發付:發表意見。

徇:追求。

[譯文]

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的「空」的境界,並不就是空掉一切,執著於事物外在形相並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同樣地,破除事物外在形相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請問佛陀怎樣解釋這個道理?身處俗世要能超脫於俗事之外,追求慾望是一種痛苦,斷絕一切慾望也是一種痛苦,這就要靠我們自己好好領悟修持了。

八十、欲有尊卑  貪無二致

烈士讓千乘,貪夫爭一文,人品星淵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營家國,乞人號饔餮,分位霄壤也,而焦思何異焦聲。

[註釋]

星淵:比喻差別極大。

饔飱:饔指早飯,飱指晚飯,這裡泛指食物。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吾小人輟餮飱以勞吏者。」

霄壤:霄指天空,壤指土地,形容相差極遠。

焦:苦。

[譯文]

行為剛烈的義士可以將千乘之國禮讓於人,貪婪無厭的人卻為一文錢而進行爭奪,這兩種人的品格有天壤之別,但義士好名的心理和貪財好利的心理並沒有什麼區別;天子掌管國家大事,乞丐沿街要飯,這兩種人的身份地位有天壤之別,但天子思慮國家事務的憂愁和乞丐求食物的苦惱卻沒有本質的區別。

八十一、覆雨翻雲  總慵開眼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雲,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頭。

[註釋]

諳:熟悉、熟識。《晉書·刑法誌》:「故諳事識體者,善權輕重,不以小害大不以近妨遠。」(權:衡量)

慵:懶。杜甫《送李校書》:「晚節慵轉劇。」

呼牛喚馬:形容毀譽隨人。

[譯文]

飽嘗熟悉了世態炎涼,任由世間變化萬千,總懶得睜開眼睛去看一下;看透了世間的人情冷暖,管他人叫我牛還是喚我馬,只是一味點頭稱是而已。

點評:大智若愚的境界。

八十二、前念後念  隨緣打發

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只是前念不滯,後念不迎,但將現在的隨緣打發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註釋]

滯:停滯,停留。屈原《九章·懷沙》:「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盛:多。不

濟:指不能前進。)

[譯文]

現在的人一心想心無雜念,但終究也沒有辦法達到完美的地步。只要先前的雜念不存心中,對於未來的雜念不去生起,只將現在的雜念隨著機緣打發掉,也會漸漸達到無雜念的境界。

八十三、偶會佳境  自然真機

意所偶會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見真機,若加一分調停佈置,趣意便減矣。白氏云:「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註釋]

白氏:指白居易。

[譯文]

心中偶然有所領悟才會達到最美妙的境界,事物要自然生成才能顯現出真正的機趣,如果人為地安排佈置,那麼情趣意境就會消減。白居易詩云:「意隨無事適,風逐自然清。」這句話真值得體味!詩中所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八十四、性天澄澈  何必談禪

性天澄澈,即飢餐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談禪演偈,總是播弄精魂。

[註釋]

康濟:指增進健康。

[譯文]

天性純真的人,即使無意修煉,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這一切都是為了保養身心健康;心地沉淪隨落的人,即使談論佛經禪理,也只是在白白耗費自己的精力。

八十五、人有真境  即可自愉

人心有個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游衍其中。

[註釋]

茗:茶。

形釋:指軀體的解說。

衍:漫延,擴展。《後漢書·桓帝紀》:「流衍四方。」

[譯文]

人心中有一個真實美妙的境界,不需要絲竹管弦之音也覺閑適愉快,不燃香不飲茶也感清新芳香。必須心中意念澄靜,心境虛空,忘記憂思愁慮,解脫形體束縛,這樣才能自如自在地生活在真實美妙的境界之中。

八十六、真不離幻  雅不離俗

金自礦出,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裡,雖雅不能離俗。

[譯文]

黃金從礦石中冶煉出來,美玉由石頭琢磨而成,可見不經過虛幻就無法得到真實;道理可以在飲酒中悟得,神仙能在聲色場中遇到,這是說即使高雅也不能完全脫離凡俗。

八十七、俗眼觀異  道眼觀常

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註釋]

道眼:超越世俗的眼光。

[譯文]

天地間的萬物,人世間的情感,世界上的各種事情,用凡俗的眼光看待,紛紛擾擾、千頭萬緒各不相同;若用悟道者的眼光來看,統統是一樣,全部是平等。有什麼必要去區分,有什麼必要去取捨呢?

八十八、布被神酣  藜羹味足

神酣布被窩中,得天地沖和之氣;味足藜羹飯後,識人生淡泊之真。

[註釋]

酣:指濃睡。

沖和:謙虛、和順。《晉書·阮瞻傳》:「神氣沖和。」

[譯文]

只要安然舒暢地睡在粗布棉被中,也可以吸收天地間的和順之氣;滿足粗茶淡飯的人,才能體會淡泊人生的真實樂趣。

八十九、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糠,居然淨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卉,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註釋]

肆:店舖。《後漢書·王充傳》:「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

廛:賣東西的店舖。左思《魏都賦》:「廓三市而開廛。」(廓:擴大)

[譯文]

想解脫世俗的糾纏,關鍵是看自己的內心,如果內心能夠了悟,那麼屠戶酒肆也會變成極樂淨土。要不,縱使是和琴鶴為伍,花草為伴,愛好雖然清雅,但羈絆的魔障終究還在。俗話說:「能夠擺脫塵世才能進入真正的境界,沒能了卻塵緣的僧人也和俗家人沒有兩樣。」這句話千真萬確。

九十、萬慮都捐  一真自得

斗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三杯後,一真自得,唯知素琴橫月,短笛吟風。

[註釋]

捐:拋棄,放棄。屈原《九歌·湘君》:「捐餘玦兮江中。」

[譯文]

住在狹窄的小屋裡,拋棄所有私慾雜念,哪裡還羨慕什麼雕樑畫棟飛簷入雲的華屋;三杯酒下肚之後,自覺領悟到道理悠然自得,於是只管對月彈琴,迎著清風中吹笛。

九十一、天性未枯  機神觸事

萬籟寂寥中,忽聞一鳥弄聲,便喚起許多幽趣;萬卉摧剝後,忽見一枝擢秀,便觸動無限生機。可見性天未常枯槁,機神最宜觸發。

[註釋]

寂寥:空虛,寂靜。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

卉:草的總稱。《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譯文]

在萬物俱靜的時候,忽然聽見一聲鳥兒鳴叫,則會喚起許多幽情雅趣。百花草木凋謝枯敗後,忽然看見一枝鮮花挺拔怒放,便會觸動心靈產生無限生機。可見萬物的本性並不會全部枯萎,生命的機趣應該不斷激發。

九十二、把柄在手  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於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註釋]

晁:晁補之,宋朝人。

[譯文]

白居易說:「不如放任自己的身心,默默地聽從天地的造化。」晁補之說:「不如收斂自己的身心,靜靜地使一切歸於安寂。」放任往往使人狂放自大,過度收斂心又會歸入枯寂。只有善於把持自己身心的人,控制的開關在自己手中,可以收放自如,從而取得平衡。

九十三、造化人心  混合無間

當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澈;遇春風和氣,意界亦自沖融。造化人心,混合無間。

[註釋]

意界:心間的境界。

[譯文]

當面對飛雪的夜晚或者明月當空的時候,心境就會非常清澈明淨;當春風吹拂、氣候溫暖的時候,意境也會自然通達。天地的造化和人心的交匯,聯繫在一起沒有什麼區別。

九十四、文以拙進  道以拙成

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至於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瘋氣象矣。

[註釋]

淳龐:淳樸而充實。

颯:衰落,衰老。張九齡《登古陽雲台》:「庭樹日衰颯。」

[譯文]

文章講究質樸實在才能進步,學道講究真誠自然才能修成,一個拙字蘊含著說不盡的意味。像桃花源中的狗叫,又如桑林間的雞鳴,是何等的淳樸。至於寒潭中映照的月影,枯老樹木上的烏鴉,雖然工巧,卻給人一種衰敗的景象。

九十五、以我轉物  大地逍遙

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

[註釋]

轉:支配。

役:役使,奴役。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奚:為什麼)

[譯文]

由我來把握和主宰事物,成功時也不會欣喜,失敗了也沒有憂愁,這樣沒有羈伴和掛牽地做人真是逍遙自在;若讓事物來控制奴役我,那麼不順利時就會惱恨,順利時又會喜歡,一點微小的事就能把自己束縛住。

九十六、形影皆去  心境皆空

理寂則事寂,遣事執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則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卻蚋。

[註釋]

蚋:蚊子一類的昆蟲。

[譯文]

世間的道理如果歸於空寂,那麼一切事物也會歸於空寂,若一味地捨棄事實而執著於道理,就好像要去除影子卻要留下形體那樣荒謬;內心如果保持空寂,那麼外在的境遇也會隨著空寂,若一味地捨棄境遇而仍然執著於此心,就好像以聚集腥臭來驅趕蚊蠅一樣可笑。

九十七、任其自然  總是自適

幽人清事,總在自適。故酒以不勸為飲,棋以不爭為勝,笛以無腔為適,琴以無弦為高,會以不期約為真率,客以不迎送為坦夷。若一牽文泥跡,便落塵世苦海矣!

[註釋]

會:約會。

坦夷:坦白快樂。

[譯文]

清高的人和高雅的事都為了順應自己的本性,所以飲酒時以不勸飲最為快樂,下棋以不相爭最為高明,吹笛時以自得其樂最為快意,彈琴以信手拈來為最雅,相會以沒有邀約為最真誠,賓客往來以不迎送為最坦蕩。假如一受到繁文縟節的束縛,那麼就要掉進世俗的苦海之中了。

九十八、思及生死  萬念灰冷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像貌,又思既死之後作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而游像先。

[註釋]

象先:指超越各種形象。

[譯文]

試想一下沒有出生之前哪裡有什麼相貌,再想想死了之後還有什麼形象?那麼原先所有的念頭便會冷卻消失,內心也會寂靜顯出本性,自然可以超然物外,悠遊在物象之外。

九十九、福禍生死  須有卓見

遇病而後思強之為寶,處亂而後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為禍之本,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因,其卓見乎。

[註釋]

蚤:同「早」。

[譯文]

患病時才想到身體強壯最為寶貴,身處在動亂才想到太平安穩的幸福,這不算是先見之明;得到幸福而預先知道幸福實際上是帶來禍患的本源,貪著生命而能預先知道生命是走向死亡的前提,這才是遠見卓識。

一OO、妍丑勝負  今又安在

優人傅粉調朱,效妍丑於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丑何存?弈者爭先競後,較雌雄於著子,俄而局盡子收,雌雄安在?

[註釋]

優人:戲子。

妍:美麗、美好。

雌雄:勝敗。

[譯文]

演戲的伶人塗抹胭脂口紅,將美麗和丑陋再現得維妙維肖,歌舞結束好戲散場之後,那些美麗和丑陋哪裡還會存在?下棋的人爭先恐後,通過下棋比個你高我低,一會兒棋局結束收起棋子,剛才的勝負又在哪裡呢?

一O一、風花竹石  靜閑得之

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閑者操其權。

[註釋]

權:引申為評量得失。

[譯文]

微風中花朵的身姿隨風飄舞,雪夜中明月皎潔,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成為這美妙景致的主人;河水邊樹木的繁茂或枯敗,竹林間石頭的消退增長,只有意態悠閑的人才能把玩欣賞。

一O二、天全欲淡  人生至境

田父野叟,語以黃雞白酒則欣然喜,問以鼎食則不知;語以溫飽短褐則油然樂,問以袞服則不識。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個境界。

[註釋]

叟:古代對老人的稱呼。《列子·湯問》:「河曲智叟亡以應。」

鼎食:形容美味的食物。

天全:天然的本性。

[譯文]

在田間勞作的農夫或野山間打柴的樵夫,問到黃雞白酒的家常便飯就興致很高,問到山珍海味則全然不知道;談論溫暖的粗布袍和麻布短衣就自然愉快,問到華美的朝服卻一點不知道。因為他們保持了純真自然的本性,所以慾望淡泊,這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一O三、觀心增障  齊物剖同

心無其心,何有於觀。釋氏曰:「觀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的,何待於齊?」莊生曰:「齊物者,自剖其同。」

[註釋]

心:思考。

莊生:莊子。

[譯文]

人心如果不產生任何妄念,又何必要去操心呢?佛家所說的觀心,反而是增加修持的障礙。天地間的萬物原本是一體的,何必等待人去整齊劃一?莊子說:「物我齊一,是把本屬同一體的東西給分開。」

一O四、懸崖撒手  苦海離身

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註釋]

更漏:古代計時的儀器。

[譯文]

當歌舞娛樂正達到高潮的時候,自行拂衣離身而去,這種豁達的人能夠撒手於懸崖真是令人羨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有人在不停地奔走忙碌,這種沉淪世俗苦海的人,真是令人可笑。

一O五、修行絕塵  悟道涉俗

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器,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操持既堅,又當混跡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吾圓機。

[註釋]

把握未定:指意志不堅定。

[譯文]

當內心的修持還沒有把握能夠堅定時,就應該遠離塵世的煩囂,使這顆心不受慾望的誘惑,這樣就不會迷亂,然後能夠清醒地體悟純淨的本性;如果內心的修持已經足夠堅定時,又應該混居於滾滾紅塵中,使這顆心接受慾望的誘惑也不會迷亂,這樣便能修養自己圓通的智慧。

點評:大隱隱於市。

一O六、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註釋]

人我一視:我和別人屬於一體。

[譯文]

喜歡寂靜而厭惡喧囂的人,常常逃避人群以求得安寧,卻不知道有意離開人群便是執著於自我,刻意去求寧靜實際是騷動的根源,這怎麼能夠達到將自我與他人視為一體、將寧靜與喧囂一起忘記的境界呢?

一O七、山居清灑  入塵即俗

山居胸次清灑,觸物皆有佳思:見孤雲野鶴,而起超絕之想;遇石澗流泉,而動澡雪之思;撫老檜寒梅,而勁節挺立;侶沙鷗麋鹿,而機心頓忘。若一走入塵寰,無論物不相關,即此身亦屬贅旒矣!

[註釋]

次:中。

澡雪:沐浴洗滌,指除去一切雜念。

寰:廣大的地域。魏徵《十漸不克終疏》:「道洽寰中,威加海外。」(洽:週遍)

贅旒:多餘的。

[譯文]

居住在山野時心胸清新開闊灑脫,接觸到任何事物都會產生遐想:看見一片孤雲飄蕩一隻野鶴飛翔就會產生超越一切的念頭,遇到山谷中清泉流動會產生洗滌一切凡俗的想法,撫摸著蒼老的松樹和寒冬中的梅花會有挺立傲雪的情致,和海鷗麋鹿在一起遊玩可以忘卻一切心機。一旦再回到塵世中,不單止任何事物都和我無相關,即使這個身體也覺得是多餘的。

一O八、野鳥作伴  白雲無語

興逐時來,芳草中撒履閑行,野鳥忘機時作伴;景與心會,落花下披襟兀坐,白雲無語漫相留。

[註釋]

履:鞋。《史記·留侯世家》:「孺子下取履。」

兀坐:靜坐。兀,不動的意思。

[譯文]

偶爾興致來的時刻,在草地上脫鞋漫步,野鳥也會忘了被捕捉的危險飛到身旁來作伴;當景致與心靈互相融合時,在飄落的花朵下披著衣裳獨自靜坐,白雲也似乎無言地停留在頭上不忍離去。

一O九、念頭稍異  境界頓殊

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造成。故釋氏云:「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航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

[註釋]

彼岸:佛家語,指成正果。

[譯文]

人生的幸福和禍禍,都是由於心念的好壞而產生的。所以釋迦牟尼說:「對名利的慾望太過熾熱,就會踏入火坑,過度沉淪在貪嗔愛戀裡面就會掉入苦海。而一個清淨的念頭可使火坑變成水池,一念覺悟可以脫離苦海到達彼岸。」念頭稍不一樣,那麼所得的境界有天淵之別,不能夠不謹慎啊!

一一O、水滴石穿  瓜熟蒂落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須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註釋]

水到渠成:比喻做事聽其自然。

一任天機:完全靠天賦的悟性。

[譯文]

細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可以穿透石頭,同理,修行學道的人應該努力用功才能成就;水流到時自然形成溝渠,瓜果熟透時自行落下,同理,要想悟得真理也需任運自然。

一一一、機息有風月 心達無喧囂

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不必苦海人世;心達處,自無車塵馬跡,何須痼疾丘山。

[註釋]

痼疾:經久難愈的疾病。劉楨《贈五官中郎將》:「餘嬰沉痼疾。」引申為長期養成的不容易克服的習慣。

[譯文]

當妄念止息後,便能感受到皎月清風緩緩而來,不會再將人間看成是苦海;當心境遠離塵俗時,自然不會有車馬喧囂的嘈雜,哪還需要找個僻靜的山林?

一一二、生生之意  天地之心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穎於根底;時序雖凝寒,終回陽氣于飛灰。肅殺之中,生生之意常為之主,即是可以見天地之心。

[註釋]

萌穎:苞芽。

凝寒:極度寒冷。

[譯文]

花草樹木的葉子開始飄零枯萎時,在根底已露出新芽;季節雖是到了寒冬,也終究會回到溫暖和煦的溫暖時節。在蕭條肅殺的氛圍中,大地似蘊含著無限生機,由此可以看出天地哺育萬物的本性。

一一三、雨後山清  靜中鐘揚

雨餘觀山色,景像便覺新妍;夜靜聽鐘聲,音響尤為清越。

[註釋]

清越:清脆悠揚。

[譯文]

雨天過後觀賞山巒顏色,會覺得景致非常清新秀美;在夜深人靜時聽見鐘聲,更覺得聲音特別清晰悠揚。

一一四、雪夜讀書  神清氣爽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丘阜之巔,使人興邁。

[註釋]

阜:土山。《荀子·賦篇》:「生於山阜。」

邁:奮發,豪爽。

[譯文]

登上高地可以使人心胸開闊,面對流水可以使人意境深遠。在雨雪之夜讀書,會使人神清氣爽;在山巔上仰天長嘯,會讓人振奮無比。

一一五、萬鐘一發  存乎一心

心曠,則萬鐘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註釋]

瓦缶:裝酒的瓦器,此指沒價值的東西。

隘:狹窄,狹小。

[譯文]

心胸開闊,巨大的財富就像瓦罐一樣不值錢;心胸狹隘,一根頭髮也會看得像車輪一樣沉重。

一一六、以我轉物  駕馭慾念

地風月花柳,不成造化;無情慾嗜好,不成心體。只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則嗜欲莫非天機,塵 情即是理境矣。

[註釋]

役:役使,奴役。

天機:天然的妙機。

[譯文]

沒有清風明月鮮花樹木,大自然就不成其完美;沒有喜怒哀樂好惡愛憎,本心就不成其為人。只由我主宰萬物,而不讓萬物來驅使於我,那麼這些嗜好情慾無不是自然的機趣,塵世俗情也就成為包含天理的境界。

一一七、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下於天下者,方能出世間於世間。

[註釋]

了:明白,了解。

付:托付。

[譯文]

能夠通過自身了悟自身的人,才能使萬物順其自然各盡其用;能夠將天下交還給天下的人,才能身處塵世而心靈超越到塵世之外。

一一八、抱身心憂  耽風月起

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

[註釋]

別念:雜念。

耽:沉溺,愛好而沉浸其中。《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

[譯文]

人生如果太閑散了,那麼雜念頭就會悄然產生;人生太過忙碌,那麼純真的本性就不會顯露。所以有學識高尚的君子既不可以使自己身心過於疲倦,也不可不懂得吟風弄月的樂趣。

一一九、一念不生  處處真境

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無真機?

[註釋]

瀟然:豁達開朗,無拘無束。

[譯文]

心往往是因為容易浮動才失去純真的本性。如果能一點妄念也不產生,心靈明澈地靜坐,隨著飄動的雲朵一起消逝在天邊,就著清冷的雨滴洗淨心中的塵埃,從雀躍的鳥鳴聲中領會自然的奧妙,隨落花繽紛瀟灑自得。那麼何處不是人間的仙境?何處不體現人生的真諦呢?

一二O、順逆一視  欣戚兩忘

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註釋]

鏹:錢貫,即古代穿錢的繩子。這裡指金銀。

戚:憂愁,悲傷。《莊子·大宗師》:「哭泣無涕,心中不戚。」

[譯文]

孩子出生時使母親面臨著生命危險,財富積累多了就會招致盜賊窺視,怎能說這是喜而不是憂呢?貧窮可以使人養成節儉的性格,患病可以使人注意養生,如何說這是憂慮不是喜事呢?所以豁達的人對於逆順應一視同仁,對於欣喜和悲慼要同時忘卻。

一二一、空谷巨響  過而不留

耳根似飆谷投響,過而不留,則是非俱謝;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註釋]

飆谷:飆,暴風。飆谷指大風吹過山谷。

月池浸色:月亮在水中印出倒影。

[譯文]

耳根聽東西,如果能像狂風吹過山谷造成巨響,過後就什麼也沒有留下,那麼人間的是是非非都會消失無蹤;心境如果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著痕跡,那麼就能做到把自我和萬物都忘卻。

一二二、世亦不塵  海亦不苦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註釋]

谷答樵謳:指樵夫一邊砍柴一邊唱歌。谷答是山谷中的回音。

[譯文]

世人往往受到榮華利綠等的束縛,所以動不動就說:「紅塵世間就像苦海。」卻不知道白雲逍遙山色青翠,流水不斷山石林立,鮮花伴著鳥兒啁啾,山谷迴響著樵夫的歌聲,都是人間景色,人世間並非是凡俗之地,人生也不是那麼痛苦,那些說人生是苦海的人不過是自己落入凡俗和苦海罷了。

一二三、履盈滿者  宜慎思之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酕醄,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

[註釋]

酕醄:形容大醉的樣子。

[譯文]

賞花要看它半開的時候,喝酒要飲到微醉的程度,這裡面有很美妙的趣味。如果要到鮮花盛開、酒醉如泥的程度,那麼就要進入糟糕的惡境了。那些境遇順利、志得意滿的人,要仔細考慮這些哲理。

一二四、任其自然  不受點染

山餚不受世間灌溉,野禽不受世間豢養,其味皆香而且洌。吾人能不為世法所點染,其臭味不迥然別乎!

[註釋]

豢:飼養。

迥:差別很大。沈括《夢溪筆談》:「其色清明,……與賞鐵迥異。」

[譯文]

山林間的植物不受人工灌溉施肥,野外的鳥獸不受人工飼養,可是它們的味道都香醇無比。我們如果不被塵世間的功名利祿所玷污,那麼心地氣質不就和別人有很大的不同嗎?

一二五、觀物自得  不在物華

栽花種竹,玩鶴觀魚,亦要有段自得處。若徒留連光景,玩弄物華,亦吾儒之口耳,釋氏之頑空而已,有何佳趣?

[註釋]

物華:美麗的景色。

[譯文]

種植花草和竹木,飼養鶴鳥魚類,也要懂得悠遊其間怡然自得的道理。如果只是沉迷眼前的快樂,玩賞表面的景色,也只是儒家所說的口耳學問,佛家所說的冥頑不靈,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一二六、隱於不義  生不若死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饒;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若一失身市井駔儈,不若轉死溝壑神骨猶清。

[註釋]

饒:富有、豐足。

駔儈:居中介紹買賣之人。

壑:山溝。

[譯文]

隱居在山林中的高人,生活雖然清苦卻享有很多雅逸自得的情趣;鄉間田野的農夫,為人雖然粗魯鄙俗,卻具備純樸自然的本性。如果不小心成為市井中污染的買賣商人,還不如死在荒谷保全精神肉體的純潔。

一二七、著眼要高  不落圈套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註釋]

阱:為防禦或捕捉野獸或敵人而挖的坑。《漢書·谷永傳》:「又以掖庭獄大為亂阱。」李白《君馬黃》:「猛虎落陷阱。」

[譯文]

不是自己分內享有的福氣,及無緣無故的意外收穫,如果這兩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誘餌,就是他人故意設下的陷阱。在這種時候如果沒有遠大的目光,很少有人能不落入這些圈套之中的。

一二八、根蒂在手  不受提掇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線不亂,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

[註釋]

傀儡:木偶戲中的木偶人。《酉陽雜俎》:「宗元素右臂上刺葫蘆,上出人首,如傀儡戲郭公者。」

提掇:上下牽引。

[譯文]

人生原本就是一場傀儡戲,只要自已能夠掌握牽動控制木偶的線索,任何絲線也不紊亂,收放自如,行動或停止由自己掌握,一點都不受他人的牽制和左右,那麼便可以超脫這場遊戲了。

一二九、無事為福  雄心冰融

一事起則一害生,故天下常以無事為福。讀前人詩云:「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又云:「天下常令萬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雖有雄心猛氣,不覺化為冰霰矣。

[註釋]

前人:唐代詩人曹松。

霰:小雪珠,多在下雪前降下。

[譯文]

凡是有事情發生,就會有弊病跟著出現,因此天下的人都把沒有事端視為福分。前人的詩句說:「奉勸大家不要再談授官封爵的事,一個將軍的功勳需要千萬士兵的犧牲才能換來。」又說:「如果天下能常保太平,就是把寶劍放在匣中一千年也在所不惜。」看了這樣的詩句,即使懷抱萬丈雄心,也不知不覺地像冰雪消融一樣消失。

一三O、清潔之門  矛盾之窟

淫奔之婦矯而為尼,熱中之人激而入道,清淨之門,常為淫邪之淵藪也如此。

[註釋]

矯:假裝。

熱中之人:沉迷於功名得祿的人。

淵藪:指聚集之處。

[譯文]

不守節操的蕩婦,往往違背意願削髮為尼,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人,因為意氣用事而入寺出家,那麼本應清靜的佛門聖地,卻往往成為藏污納垢之地。

一三一、身在事中  心超事外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 註釋 ]

兼天:滔天。

咋舌:驚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

[譯文]

波浪沖天的時候,坐在船裡的人不知道害怕,而在船外的人卻感到十分恐懼;席間有人猖狂漫罵,席中的人不知道警惕,反而是席外的人感到心驚膽戰。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即使身陷雜事中,也要將心靈超然於事情之外,這樣才能保持頭腦清醒。

一三二、不減求增  桎梏此生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 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衍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完。彼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註釋]

衍尤:過失,怨恨。

桎梏:古代刑具,此指束縛。

[譯文]

人生在世如果能減少一分事情,便能夠超脫一分俗世。如減少人與人的交往應酬,就能免除不少爭執紛擾;如能減少一些言語交談,就能減少很多過失和責難;如減少一些操心憂慮,那麼就少消耗些精神;如減少一些小了聰明,就能保持純樸自然的本性。那些不求每天減少卻希望增加的人,真是束縛自己的生命啊!

一三三、滿腔和氣  隨地春風

天運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吾心之冰炭難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

[註釋]

冰炭:此指鬥爭。

[譯文]

天地運行所形成的寒冷和暑熱容易躲避,而人世間的人情冷暖炎涼卻難以消除;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即使容易消除,而我們心中水火不容的雜念卻難以消除。如果能夠去除心中水火不相容的私慾,那麼心中就會充滿祥和之氣,隨時隨地都會有春風撲面的感受。

一三四、超越慾望  只求真趣

茶不求精而壺也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縱難超越羲皇,亦可匹儔嵇阮。

[註釋]

羲皇:上古皇帝伏羲氏。

匹儔:匹敵。

嵇阮:指嵇康,阮籍。

[譯文]

喝茶不需要精良的茶葉,茶壺不幹就可以了;喝酒不需要最醇美的酒,只要酒杯不空就可以。無弦之琴能調出令身心愉悅的樂章,短笛不講音調卻能使我心情舒暢。縱然比不上羲皇那樣的朴實淡泊,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的飄逸灑脫匹敵。

一三五、萬事隨緣  隨遇而安

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註釋]

茫茫:指遙遠。

[譯文]

佛家講求隨順因緣,而儒家主張謹守自己的本分,「隨緣素位」這四個字是渡過人生苦海的救命船。因為人生之路茫茫無邊,只要有一個求全求美的念頭,那麼各種紛亂的頭緒就會不斷襲來。能夠安然於順其自然,無論在哪裡都可以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