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小乘有十,大乘有十六。小乘之十者,於欲界有貪瞋癡慢之四,於上二界各有貪癡慢之三,合而為十。大乘之十六者,於欲界有貪、瞋、癡、慢、身見、邊見之六惑,於上二界各除瞋,而餘五惑,故合為十惑。又合欲界之六惑而為十六惑。唯識論九曰:「煩惱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耶見而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故合見思,則小乘為九十八,是謂之九十八隨眠。大乘為百二十八,是謂之百二十八根本煩惱。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傳說)彌勒菩薩等率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經。...亦名:七色 行宗記·釋九十單提法:「七色者,青、黃、赤、白、黑、紫、縹淺青色也。」(戒疏記卷一三·五三·一三...(術語)蓮華部之弟子也。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剛界五部之一。...無垢光,梵名 Vimala-prabha。為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中尊文殊菩薩右方第三位之菩薩。又稱無垢光童子。為文...(一)謂承繼正法並使之光大隆盛。如「紹隆三寶」,即繼承佛、法、僧三寶並使興隆之意。[維摩經佛國品] (二)(1077...【不住無盡】 p0328 無性釋八卷五頁云:若諸菩薩、不住無盡者:謂得圓滿無盡增上究竟佛果;而不安住何者起化。為饒...十種解脫之意。(一)菩薩離繫縛之相有十種之別。即:(一)煩惱解脫,(二)邪見解脫,(三)熾然解脫,(四)陰界入解脫,(...(術語)菩薩之階位,初後相即,謂之圓融,初後次第,謂之行布。華嚴經所說,有此二意,是華嚴宗之所判也。自第二會...一、遍照十方熾然世界種,在華藏世界之中心。 二、遍照十方熾然世界種,最近之十浮幢佛剎圍繞,東方離垢焰起,...九種的品類,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能引無義利行有四種相】 p0898 瑜伽九十六卷十二頁云:當知能引無義利行,有四種相。云何為四?謂能生起四種...(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蘇東坡除了原配妻子以外,還有幾個妾。究竟是幾個呢?蘇東坡自己只說有妾數人,有人說:蘇東坡的妾,計有七人,其中...為什麼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價值?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一個輪迴的因素是什麼?第二個輪迴的相續是什麼?第三個輪迴是...心能做福,心能做惡,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獄,心是一切罪福種子!正所謂相由心生,境隨心遷就是這個道理吧!一個人...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這亦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睿智。尊重師長,意在...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 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 很多人以為吃素念經、...整個無邊無際的廣大宇宙中,我們怎麼樣來認知和建立根本的人生觀,就是認識淨土。我要講的第一個概念,叫做毗盧遮那...真正的布施是無私的奉獻,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你也是布施,但你這個布施的等級不高,真正的布施要達到無私的奉獻。...
思惑品數
【佛學大辭典】
上篇:見思 | 下篇:八十一品思惑 |
(術語)假者借之義,諸法各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諸蘊而有眾生,借棟樑而有家屋。故假者,虛妄不實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