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一卷,唐義淨譯。說佛昔為妙色王時,求法忘勞,舍妻子並自身,奉食於夜叉,依此因緣,今成佛,一切大眾至心聽聞法要。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八念之一。人於一切時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也。智度論二十二曰:念死者有二種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緣死...亦名:師不得杖打弟子 子題:涅槃三子喻、三百福罰、一子地悲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一,執涅槃經)(一、敘過斥...二十八部眾之一。又稱五部淨。為千手觀音之眷屬,常跟隨、擁護行者之善神。五淨居即五那含,淨居位於上天,炎摩羅則...【五種順出離界】 p0275 瑜伽十一卷十一頁云:此中由欲恚害出離,卽說乃至樂根出離。由色出離,卽說第四靜慮舍根出...比喻不理解真實而追求幻想。為首楞嚴經卷四所載之譬喻,室羅城有一狂人演若達多,不見其頭而於鏡中認其頭中之眉目。...小乘成實宗及經部主張眾生唯具有一識,即總該一切一心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等諸識而立一識。此一識藉六根來認...(術語)觀空理之心。否定因果理之心。止觀十下曰:空心無畏,不存規矩,恣情縱欲。即執空之心也。...【頂位】 此為修唯識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識論》曰︰『依明增定,發上尋思,觀無所取,立為頂位。』明增,是智...【境】 境為感覺作用的對像,又作境界、塵。即根與識的對像,亦即心與感官所感覺或思惟的對像。引起眼、耳、鼻、舌...(術語)八萬四千之法藏也。...(譬喻)唐則天之譃名也。說郛三十四譃名錄曰:鬼婆者武后也,地藏菩薩李光弼也。...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一天,對比丘們開示:有三種法甚可愛敬,為世間人所貪求。是哪三種呢?...一般人總以為佛陀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想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其實,佛陀也有無奈的時候。 有一個壞人名叫幹達多,...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臨終的正念非常重要。你今天不是要求增上生,當然你有善業,來...
由於末世眾生愚癡太堅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無法從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與受用,所以現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
能夠稱為祖師的,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一定要悟明心地,禪宗一定是要大徹大悟,教下一定要大開圓解,在淨土...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們任勞易,任怨難,多做點事累一點沒有關係,做了事還挨罵,這...
今天和大家講,念佛是圓頓止觀。 止觀,佛法在各種修行法門皆用止觀。有人誤會,止觀屬於天台,不是的!佛法不外止...
出家人頭上燒了幾個香疤,為什麼?還有知道的嗎?三壇大戒是哪三壇?恐怕還有許多人不清楚。說沙彌戒,還不知道是怎...
妙色王因緣經
【佛學大辭典】
上篇:妙色身如來 | 下篇:妙色陀羅尼經 |
(人名)經中有數無垢女,一為維摩居士妻之名。見月上經。一為須達多婆羅門女之名,在母胎中聞佛說出生後至佛所變為...
念死
訶責弟子無杖打法
五部淨居炎摩羅
五種順出離界
迷頭認影
一識
空心
頂位
境
八萬法藏
鬼婆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信心銘

世間有三法甚可愛敬,為世間人所貪慕
佛的無奈
淨界法師:淨土宗學人如何對待器官捐贈

為什麼要福慧雙修

如何才堪稱為淨土宗祖師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勞更要能任怨

一聲佛號,止觀雙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