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殊妙之覺悟。唐華嚴經十二曰:「妙悟皆滿,二行永斷。」涅槃無名論曰:「玄道在於妙悟,妙悟在於即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信等五根於清淨品增上】 p0871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二卷十一頁云:信等五根,於清淨品增上。如說:信生能歸趣...又作長生錢、無盡財。於寺院內,檀越為親友亡靈,請僧讀經供養之資。又納錢財於佛寺,佛寺以之為常住而保存之,或為...亦名:僧像致敬篇 子題:慚愧二法住世則相恭敬、慚愧是敬之本、眉壽、文華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僧像致敬篇第二十...(名數)修行安樂者應離十種之惱亂:一、豪勢,國王王子等也。二、邪人法,外道之法也。三、凶戲,兇惡之遊戲也。四...於夏安居時期書寫經文之謂。夏安居為樞要修行之時,不可懈怠,精進修行。或為夏安居之異稱。 p4075...【可喜樂言】 p0524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頁云:可憙樂言者,當知有五相。一、有證因。二、有譬喻。三、語具圓滿。四、...【智究竟】 p1152 瑜伽一百卷二十二頁云:智究竟者:謂盡無生智。自斯已後,為斷煩惱,無復應知。...【化生】 p0386 如四生中說。 二解 俱舍論八卷十一頁云:云何化生?謂有情類,生無所託,是名化生。如那落迦天中有...【無學】 p1044 瑜伽五十六卷六頁云:問:何義,幾蘊,是無學?答:學究竟善義。一切一分是無學。 二解 顯揚五卷十...即名聲遠聞和以利養身的意思,也就是欲求知名度高和貪求財富之利益。人若貪求名利,則易陷於名利之大海,難以自拔,...【修習轉】 p0901 攝論三卷十三頁云:三、修習轉。謂猶有障;一切相不顯現、真實顯現故。乃至十地。世親釋九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
禮,德之范也。即禮是指規範,尊卑有序。《曲禮》曰:毋不敬。禮要表達恭敬,要如孔子所說的,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
我們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較利根,知一切法,當體全空,非滅故空,生死涅槃,同於夢境體空觀。 藏教人他遠離三界,...
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八願就是十念皆生我國願。有時候會把十念解釋為十聲,但這裡也得要辨識一下,兩者不能截然分開或...請合掌,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問: 弟子的丈夫在國內一所大學某機關任職中層幹部多年,他自己感覺工作只用不到一半時間精力就能完成,才能不能全...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不信因果 為什麼會不信因果呢?就是因為愚癡的關係,所以不相...
不論在大寮做飯也好,在客堂工作也好,隨便你做哪一種工作,你的心裡思念地藏菩薩或者緣念三寶,這能做得到。你把念...
常人因佛經中說五蘊皆空無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說空。若信佛法者多,將來人世必因之而消滅。此說不然。 大乘佛...
妙悟
【佛學大辭典】
上篇:妙真珠網 | 下篇:妙相 |
凡三卷,或七卷。唐代良賁撰。又作新譯仁王般若經疏、新翻仁王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三冊。為唐代不空所譯仁王護國...
信等五根於清淨品增上
祠堂銀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
十惱亂
夏書
可喜樂言
智究竟
化生
無學
名聞利養
修習轉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肇論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人生的快樂是跟因緣借來的

「十念皆生我國願」該如何理解
慧律法師《楞嚴經重點提示》
如何解決人到中年的困惑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隨時觀想地藏菩薩就在你的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