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相)印相名。譯曰供養法印。見陀羅尼集經五。梵Ārgpya-mudra。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阿賴耶識之異名。了義燈四本曰:上座部分別說部,立為有分識。...(譬喻)譬七覺支也。維摩經佛道品偈曰: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同注曰:生曰:七覺以開悟為道,無染...(寺名)唐代州五台山之別峰有清涼寺,華嚴之澄觀住之。...肘,梵語 hasta,乃印度古代度量長度之單位。據俱舍論卷十二載,七麥為指節,三節為一指,橫布二十四指為肘。又大唐...通達者,已於道為通達,即初果位。從世第一後,心生苦忍真明,次於八諦下發八忍八智總十六心。 十六心中,前...指佛陀宣說華嚴經之五種目的,即;(一)正為,佛說華嚴經,乃為不思議乘菩薩說,而不為餘眾生說。(二)兼為,佛說華嚴...亦名:八事成重戒犯緣 資持記釋云:「列緣第四,此戒必須八事滿足方犯,懺則不成。」(事鈔記卷四二·一五·一六)...梵語 stotra。以梵音嘆詠佛菩薩功德之讚文。盛行於印度之讚歌有:馬鳴(或謂摩咥裡制吒)之四百讚、一百五十讚;陳...【現觀相】 p0951 瑜伽五十五卷十六頁云:此則於諸諦中決定智能,及彼因、彼相應、彼共有法,為體。是名現觀相。 二...又作華座印。為密教十八契印之一。兩手合掌中虛,左右無名指、中指、食指舒開而屈,如微開敷蓮華形。真言為「唵迦麼...三分別者: 一、自性分別 謂於現在所受諸行自相行分別,此有二: 一、尋伺為體 雜集云:唯在意識者是也...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復難欣...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彌...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須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為魔業。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居士修行要受三皈五戒,受戒的時...宗教導師們總認為人類的幸福,並不在於感官上的滿足與熱情,或者充分的物質享受,這個事實與人類經驗互相脗合。即使...
一、如果有人能書寫、印刷、雕刻此咒,帶在身上或掛在房子、交通工具上;這個人,在有生之年,任何毒都不能害。從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可是沒有幾個佛教徒懂誦經的竅訣,他們認為誦經照本宣科就可...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這個偈子,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的價值,善用生命,生命的價...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颺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
蓮花生大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二十一種徒勞: 若你不放棄傷害眾生,那生起菩提心就是徒勞的。 若你不持守三昧耶,...
阿伽母陀羅
【佛學大辭典】
上篇:阿伽羅伽 | 下篇:阿沙陀 |
又作九色鹿菩薩。其角白如雪,其毛共九色,故又稱九色鹿。乃釋尊往昔修菩薩行之本生故事。釋尊昔為九色鹿王時,有一...
有分識
七華
清涼寺
一肘
通達位
華嚴五為
尼八事成重戒犯緣
梵讚
現觀相
獻蓮華座印
三種分別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不持戒修行是為魔業
心靈的財富

印造楞嚴咒經書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推薦】誦經的竅訣有六步驟
聖嚴法師《不死之藥》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一切修行人必讀——印光大師悲心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