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Upādhyā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餘多用尚字。本為印度之俗語,呼吾師雲烏社,至于闐國等則稱和社,和闍(Khosha)等,和尚者其轉訛也。羅什三藏翻為力生,以依師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晉書佛圖澄傳曰:「法常與法佐對車夜談,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見澄,澄已知之。於是國人每相語曰:莫起噁心,和尚知汝。」按,此二字見正史之始也。魏書釋老志,浮圖澄為石勒所宗信,號為大和尚。大和尚又始見此。翻譯名義曰:「和尚外國名,漢言知有罪知無罪也。」寄歸傳三曰:「言和尚者,非也。西方泛喚博士皆名烏社,斯非典語。若依梵本經律之文,咸雲鄔波馱耶譯為親教師,北方諸國皆喚和社,致令傳譯習彼訛音。」百一羯磨一曰:「鄔波馱耶,譯為親教師。言和上者,乃是西方時俗語,非是典語。」玄應音義十四曰:「和尚菩薩內戒經作和闍,皆于闐國等訛也。應言郁波弟耶,此雲近誦。以弟子年少不離於師,常逐近受經而誦也。又言鄔波陀耶,此雲親教,舊譯雲知罪知無罪名為和尚也。」慧苑音義上曰:「和上,按五天雅言和上謂之塢波陀耶,然彼土流俗謂之殟社。于闐疏勒乃雲鶻社,今此方訛音謂之和上。雖諸方殊異,今依正釋。言塢波者,此雲近也,陀耶者讀也。言此尊師為弟子親近,習讀之者也。舊云親教師者是也。」業疏三上曰:「中梵本音鄔波陀耶。在唐譯言,名之依學,依附此人學出道故。自古翻譯,多雜蕃胡。胡傳天語,不得聲實。故有訛僻,轉雲和上。如昔人解和中最上,此逐字而釋,不知音本。人又解云:翻力生。弟子道力,假教生成。得其遠意,失其近語。真諦所譯明瞭疏,則雲優波陀訶。稍近梵音,猶乖聲論。餘親參譯,委問本音,如上所述。彥琮譯雲郁波弟耶,聲相近也。」秘藏記本曰:「天竺呼俗博士曰烏邪,漢家訛誤以烏邪為和尚。加以烏邪是俗儒之稱,而名道人,大誤耳。正可雲拔底耶,天竺呼有智僧為人師者為拔底耶。拔底耶者,親教義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六通又名六神通。通者作用自在而無礙曰通,或曰通力,或曰神通。 一、神境通 亦名如意,有三意: 一、能...【蜟】 蜟音萬,是吉祥勝德之相,由發右旋而生,似蜟字,梵雲塞縛悉底迦。此雲有樂。有此相者,必有安樂。若卍...又作四依住、四依法、四依止法。律典規定出家之人應依如下四法,以長養其生活。(一)糞掃衣(梵 pājsukūla,巴 pa...(名數)大小便之二處。佛祖統紀三十曰:殘穢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又】無礙道,解脫道也。新譯曰無間...【本性住種】 為二類種子之一。與『習所成種』對稱,又稱本有種子,為無始以來,異熟識中法爾而有,有生一切有漏、...巴利語 satta āpattikkhandhā。又稱七聚。即七種罪聚。戒律之分科,有波羅夷、僧殘、偷蘭遮、波逸提、提舍尼、突...梵語 sarja-rasa,西藏語 sra-rtsi-phog。 即娑羅樹之膠乳。乃密教修孔雀經法時,所燒五種香之一。依據孔雀經所修之...(物名)又作安繕那,安禪那。黑色之藥品。慧琳音義十二曰:安膳那,眼藥名,此藥石類,深青色,兼有紫紺色,亦似金...(雜名)佛之古跡也,又佛之足跡也。...(一)(412~496)北魏僧。東莞(山東沂水)人,俗姓芮。初從徐州之僧藥法師學涅槃、法華、勝鬘等諸經。繼從白塔僧淵...(名數)金剛界羯磨會三十七尊中,司智慧之德之十六大菩薩。金剛薩埵,金剛愛,金剛善哉,金剛寶,金剛光,金剛幢,...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只樹給孤獨園,他頂禮佛陀後便坐於一旁, 由於身材過於肥胖,短短的路程就滿身大汗且氣喘如牛...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子罕堅辭不受。那個人以為子罕不識貨,就明白的告訴他說:「這...佛教不但把煮菜、燒飯的工作視為一項修行,還把廚房當作是一個道場。但願天下的母親,都能在廚房的道場裡,成就自己...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兩種情況會出現:第一種情況, 或自然憶先所習善及不善,或他令憶。 那麼這個自然就是說,...1.一心稱名 要獲觀世音菩薩的感應,經中說的一心稱名最為重要。所謂一心稱名,就是專心一意的念,使能念的我與所念...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孟子曰,學問...過去,天人和阿修羅們常常為了爭奪酒色而征戰,這天,他們又準備要打仗了,天王釋提桓因告訴天子們:如果我們得勝,...這隨喜是很重要。菩薩為什麼要有隨喜的心呢?因為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所修的法門,只是無量善法當中的其中一小塊,...
和尚
【佛學大辭典】
上篇:和伽羅那 | 下篇:和南 |
【心心所法由四緣生】 p0356 俱舍論七卷五頁云:論曰:心心所法,由四緣生。此中因緣,謂五因性。等無間緣,謂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