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梵語Duḥkha-duḥkhatā之譯。三苦之一。苦眾生身心之苦,從飢餓疾病風雨寒熱鞭打勞役等苦緣而生之苦也。大乘義章三曰:「從彼苦緣逼而生惱,名為苦苦。刀杖等緣能生內惱,說之為苦。從苦生苦,故曰苦苦。」法界次第中之下曰:「苦受從苦緣生,情覺是苦,即苦苦也。」【又】有情之心身,本來是苦,更加刀杖等之苦,故云苦苦。大乘義章三曰:「心性是苦,依彼苦上。加以事惱,苦上加苦,故云苦苦。」止觀七上曰:「四大成身,(中略)如篋盛四蛇。癰瘡刺箭,常自是苦。有何可樂?加以飢渴寒熱鞭打繫縛生老病死,是為苦苦。」三藏法數十二曰:「有漏五陰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與苦受相應,即苦上加苦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修日想觀時,正坐西向而觀日之將沒,狀如懸鼓。觀無量壽經曰: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物名)我國習俗,於昏晚埋錢壙中為死者之用,謂之昏寓錢。日本效之謂之六道錢,然非佛經之說也。事物紀原九曰:漢...(術語)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憐愍普遍平等之慈悲也。...【寂靜行】 p1017 集異門論七卷八頁云:云何寂靜行。答: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指「同類因」與「等流果」。於佛教之因果論中,「六因」與「五果」皆為其中之主要理論,「六因」系解釋諸法生起之原...【所知相有三種】 p0742 無性釋四卷一頁云:此者:此所知相。略有三種者:謂一切法,要有所應知所應斷所應證差...宋代地主階級對明教之貶稱。明教為當時農民起義經常利用之秘密宗教組織,由摩尼教發展而成,不事鬼神,崇奉摩尼。地...【三種受異熟業】 p0201 大毗婆沙論十九卷十六頁云:復次有三種受異熟業。一、順現法受業。二、順次生受業。三、順...(術語)隨眾生根機之所宜也。法華經方便品曰:隨宜所說,意趣難解。...(一)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謂一闡提亦能成佛。一闡提指樂欲生死而不願求出離之眾生,故楞伽等經中多稱闡提畢竟不能成佛。蓋闡提成佛之說系出自...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
若菩薩,懶惰懈怠,耽樂睡眠,若非時,不知量,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菩薩戒本經》 ) 若菩薩包含在家...
過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優婆塞,他的親友很認同婆羅門的修行方法,對於婆羅門穿著破舊的衣服、以火燒身等苦行,以及平...
問: 法師好。念佛至誠懇切的心不會發,不知道心在哪裡,想至誠懇切,但發不出來。該怎麼辦? 宏海法師答: 我們先...
在學佛之後。很多道友總感覺自己所學的不夠。了解的不夠透徹。經典看的不夠豐富。以念經來說,念一部經嫌少,念兩部...問: 如何正確地看待慾望? 了幻法師答: 慾望,通常指驅使人想望、追求某種東西的內在動力。 以佛法的觀點來看,欲...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們曾經有很多次的生命經驗,歷代祖師聖賢基本上把我們內心世界...
大慧,譬如帝釋名為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如是等諸物,一一皆各有多名,然亦非因有多名而有多體性,亦非因有多名...一日,佛陀問目連尊者說:如果你的敵人怒目衝冠,來勢洶洶,情勢已迫在眉梢,你會如何自處? 尊者回答說:我有廣大...
苦苦
【佛學大辭典】
上篇:苦津 | 下篇:苦海 |
【[(宰-幸)/卒]堵波】 西域記雲浮圖。又曰偷婆,又曰私偷簸,皆訛也。此翻方墳,亦翻圓冢,亦翻高顯。義翻靈廟...
懸鼓
六道錢
平等大悲
寂靜行
習因習果
所知相有三種
魔教
三種受異熟業
隨宜
菩提
闡提成佛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修行人不可耽樂睡眠

心無染著名為少欲

念佛至誠懇切的心發不出來怎麼辦

不去實行,你就不能證得
了幻法師:如何正確地看待慾望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