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八苦之一。我所怨憎之人或嫌忌之事物,每相會這苦也。涅槃經十二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一)乃印度唯識學派之重要主張,我國法相宗之根本教義。謂一切存在之本性與狀態(性相),從其有無或假實之立場分成...【發心四緣】 p1162 瑜伽三十五卷十頁云:云何四緣?謂善男子、或善女人、若見諸佛及諸菩薩、有不思議甚奇希有神變...(術語)又作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真智等。根本智之名,對於後得智而言。正冥符於真理,而無能緣所緣之差別,一...【迦畢試國】 p0854 西域記一卷十八頁云:迦畢試國,週四千餘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嶺。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宜...(名數)三顛倒之略。釋門歸敬儀中曰:三倒常行,革凡何日。...(人名)吳越時,杭州法相寺長耳行修和尚,泉南陳氏子。長耳垂肩。七歲猶不言。或問之,忽應聲曰:不遇作家,徒撞破...【六舍近行】 p0302 集異門論十五卷六頁云:六舍近行者:云何為六?答:一、眼見色已;順舍處色近行。二、耳聞聲已...二物融為一體而無差別。即不二不離之義,謂二物互為表裡、互不相離。又作相即。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娑婆即...梵語 adhyā?aya。為三心之一。又稱深信。此詞於佛典中之語義,頗有異解。惟通常係指深求佛道之心,或指掃除猶疑不...中國佛教古寺,又名雲林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的靈隱山麓,面對飛來峰。始建於東晉咸和初年。相傳印度僧人慧理至...(雜語)禪林之稱。受業於師為己先者,喚曰法兄。大集經十八曰:寶女語無畏言:法兄如來出世不可思議。...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
念一尊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諸佛所證得的法身是一個法身。所以當我們念一佛的時候,就等於念到...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佛,正覺世間也。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有情世間也。亦名...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煉,則烹煉之大冶洪爐,反為毒器,為苦具...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等的業已經形成增長業了,我們在臨終之前...
【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當靜心淨念,勿著急念。慾火消眼明,即是消...不少人在初學佛時,常會不知如何與法師相處,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失禮。其實,衹要心存恭敬,即使不小心犯錯,法師...
分別是一種知識、知能。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則天下渾沌。然而,佛法是要我們從有分別的執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個地方正式所攝受的還是加行位,但是古...
怨憎會苦
【佛學大辭典】
上篇:怨敵 | 下篇:怨親 |
指舍離有、無二邊之真諦中道。又作真無。據三論玄義卷一載,假無不可定無,假無不可定有,遠離二邊,故視之為正。(...
三性
發心四緣
根本智
迦畢試國
三倒
長耳和尚
六舍近行
即
深心
靈隱寺
法兄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念一佛就等於念十方佛

心作心是之義

如何教導妻子修行

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念佛是要大聲念,還是要小聲默念
與師父相處時的禮儀

有分別與無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