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分篇章而論法門雲章。如大乘義章,法苑義林章等。通釋經論之文句雲疏。【又】稱述記,義記等。寄歸傳四曰:「經典章疏皆不可分,當納經藏四方僧共讀。」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smrti-balāni,巴利語 sati-balāni。為五力之第三。指由勤修而念住於所緣之境,能抗外來之障礙而至無念。止...(術語)Namoārya,又作南謨阿梨耶。譯曰歸命聖者。仁王經道場儀軌曰:那謨此雲歸命,阿哩也。此雲遠離惡不善法,...(經名)江南敏法師立二教,法華涅槃等為釋迦經,華嚴經為盧舍那經。是就能說之教主而名所說之法也。見五教章上。...(術語)佛之教典為內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之自稱也。二教論曰:救形之教稱為外,濟神之典號為內。智度有內外兩...禪林用語。真正具有嘴鼻之人,引申為真正大徹大悟之大丈夫漢。 p4194...舊稱耆闍崛山,新稱靈鷲山,簡稱靈山。許多大乘的經典,諸如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般若經等等,都是在這座...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之第十一。於因明對論中,立者(立論者)已提出宗(命題)與因...即枝末煩惱,為釋摩訶衍論卷四所用之名稱。大乘起信論將無明(即煩惱)概分為根本煩惱與枝末煩惱兩種,根本煩惱為吾...子題:增上、慢 含注戒本·四波羅夷法:「比丘慢心,自謂得道,後勤精進,證增上果。生疑白佛,便言增上慢人為不犯...天台宗圓教行者若入於十信位,斷三界之見思二惑,得六根清淨,圓融之三觀益明,能發相似初住以上真證之智慧,故稱十...【內因外緣】 凡能直接產生結果的內在原因,稱為內因;能間接助長結果形成的外在原因,稱為外緣。故內因外緣又稱作...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從前,洛安師當溈山的首座、溈山的當家,他後來跑出來了。後來我...
一日,拘尸那竭國五百多位力士聚集在一處,彼此討論著:我們一起來創造一件豐功偉業,讓我們死後名聲遠播,子孫們將...
安世高大師簡介 安世高大師(約西元二世紀),安息國人,名清,字世高。系安息國(今依朗)太子,博學多聞,信仰佛教,...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舍,尊貴來自謙恭一樣,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 對聞信彌陀名號功德這樣的一...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間有名的江南八大劍俠之一。 有一次,他遊歷四方之後,回到闊別八年的故鄉,在村外看見一個八九...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有阿賴耶識才有受用識,因為有受用識才有阿賴耶識...
地藏菩薩的大願不多,四大願。 第一大願: 第一大願,在忉利天,說《地藏經》的時候是在忉利天說的,不是在人間說的...
章疏
【佛學大辭典】
上篇:荷擔 | 下篇:商主天子所問經 |
戒本疏·持犯方軌:「前就止持制教門中,有二種位。」行宗記釋云:「止持,制門中,雲二種者,即下制止、製作;或是...
念力
那謨阿哩也
盧舍那經
內典
真巴鼻
靈山
無生相似過類
眷屬無明住地
增上慢
十信相似道
內因外緣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有一種力,超出諸力之上

安世高大師的簡介生平

若要相貌美,先要心靈美

聞信彌陀名號即得不退轉
妒火殺死親生子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