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一己知他不知,發心而自發誓願,未廣及於人,未得四無所畏,未得善權故也。二眾人盡知己不知,發心廣大,得無所畏,得善根故也。三己眾俱知,位在七地得無畏,得善權,得空觀故也。四己眾俱不知,未入七地,未得空觀之無著行故也。五近覺遠不覺,如彌勒是,諸根具足不舍如來無著之行故也(彌勒成佛在近,近者得覺知其授記,遠者不能覺知)。六遠覺近不覺,此人未能演說聖賢之行故也。即師子膺是。七近遠俱覺,諸根具足不舍無著之行,遍游十方世界,作不思議,顯佛之神德故也,今之柔順菩薩是。八近遠俱不覺,未得菩提,皆不能悉知如來藏等之行故也,今之等行菩薩是。見菩薩瓔珞經九,法華文句七之一。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生死相續,皆由十二有支,謂從無明乃至老死。 一、無明支 以行蘊中無明為體,不取餘法,斯乃與行得為因緣,此...【那羅】 翻上伎戲。...【已具見諦】 p0229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四卷六頁云:問:已說已具見諦;何故復言世尊弟子?答:已具見諦者;欲差別...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載,有一長者就家設供,欲供養佛及僧眾,比丘皆去,唯世尊獨留在寺,令人取食,不赴...【四因於諸行中假設有我】 p0468 瑜伽六卷十五頁云:由四因故,於諸行中,假設有我。一、為令世間言說易故。二、為...(人名)阿若憍陳如,舊譯了本際,知本際等,義淨三藏譯為了教,寄歸傳一曰:始自了教,會初願以標誡。...梵語 gūdha。又作優多殺、憂多。陷人於暗坑之法。十誦律卷二所舉十五種殺之一。即於某人必經之道中,預作無煙火坑...真,即真實、不虛、究竟之實義;假,乃未為究竟之義,權假方便、暫用還廢之法門。真實與權假,此相對之二詞多為各宗...(術語)沙彌得度時,作梵唄之阿闍梨也。禪家之得度式設之。...為普賢行願疏所舉三種供養之法。即:(一)財供養,以世間財寶及種種上妙諸供養具供養諸佛菩薩。(二)法供養,依佛所說...(植物)木名。法華經陀羅尼品曰: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名義集三曰:其枝似蘭枝,若落時必為七分。義淨譯之孔雀...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復難欣...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彌...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歲月靜靜流過,無論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遭遇,我們都應該從中汲取智慧。人的一生,如果得不到智慧,那不過是和動物一...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隻木屐,他們為了獨自佔有這三樣東西,始終爭來奪去。 此時,...孝道是我國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為先;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堯舜聖人之德,無非孝悌而已矣。...問: 弟子經常將佛號提在心中,唯恐丟失;同時時常謹記發菩提心與念死。但是有佛友指出弟子念佛的心太緊了,應該放...佛陀和弟子們們每日託缽乞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嗎?其實托缽乞食是為了給眾生一個增長善根的機會,使施主得到大福...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合到念佛的話是不是會讓我們念佛的這個檔次提高? 淨界法師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古話漸漸成了時下人的感概。然而,這份感概與自責卻是可以避免的,衹要肯從百...在所有的禪修姿勢裡面,坐是一個最理想的姿勢,因為在坐的時候,我們身體的狀態是處在一種休息,同時保持警覺的狀態...
八種授記
【佛學大辭典】
上篇:六種授記 | 下篇:授記光 |
(菩薩)Vajrāloka,金剛界外四供養菩薩之一。為女天之菩薩形。以燈明奉中台之尊者。秘藏記末曰:白色,持燒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