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謂無始之間隔,一念之間隔等。乃真言宗之用語,根本無明之異名,不達法界平等之理而執差別之妄念也。由此差別之妄念而起貪瞋等之煩惱,造諸惡業,輪迴於生死。一切生死之根本皆在此一念之間隔。此妄情為凡夫之自性,由無始而相續,故云無始之間隔。菩提心論有此名,起信論謂之根本無明。菩提心論曰:「或為無始間隔,末能證於如來一切智智故。」辨惑指南二曰:「一念間隔,頓有差別自他之念。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惡業皆從自愛疏他而起故,皆是無始間隔所作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四種心之一,即攀緣境界而又思慮事物的心。...機,指眾生之機根;應,指如來之應機化導。以眾生皆有善根,故佛隨機而應。法華文句卷一上(大三四·三下):「信則...(界名)八熱地獄之第四曰叫喚地獄。第五曰大叫喚地獄。...梵語 bhavga。意譯破、滅。又作婆誐、薄伽。大智度論卷四十八(大二五·四○八下):「婆伽,秦言破。」又梵語雜名...(雜語)Paya,譯曰水。慧琳音義二十六曰:波耶,此雲水也,即罽賓國人呼水名也。...(雜語)梵語賀裡也曩蜜怛羅Kalyānamitra,隨順於我而起善行者。探玄記六曰:起我行,故名善友。...(佛名)稱大日如來。...乃指天台家約四教以明之二十智,其中三藏教有七智,為:(一)世智,(二)外凡智,(三)內凡智,(四)四果智,(五)辟支佛...梵語 danta-kāstha,巴利語 danta-kattha,或 danta-pona。音譯禪多抳瑟插、憚哆家瑟詑。又作楊枝。即磨齒刮舌之木...(術語)不還之聖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三種。此三般又各有三種之別,謂之九種不還。( 九種不還 )。此中上流般之三種...如世尊言。此聖弟子。以如是相。隨念諸佛。謂此世尊。是如來阿羅漢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過分的貪慾,是很多人不快樂的根源。 沒車子時候,想著買輛車子;有了車子,就想著換輛更好的。房子要大了才夠氣派...可憐人、同情人、原諒人、愛護人、關懷人等,都可以算是慈悲精神的表現。慈悲的主要目的是心中無敵,無敵就是心中沒...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入心。我見熾盛,貪瞋癡具足。這樣雖身在佛門卻不入門,心在...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 這裡就把西方極樂世界的...我每天功課不缺,禮佛,誦經,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為在修行。一旦境界現前,作功課的清淨心便不...《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障(即煩惱障、業障、報障)披露得淋漓盡致。學習《怡山發願文...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我們會一直認為說,我是比較重要的,別人是比較...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觀,你要有一個觀念:你不管是修你的心力法門,自力,圓頓止觀...
間隔
【佛學大辭典】
上篇:間色服 | 下篇:間斷 |
云何滅諦?謂相故、甚深故、世俗故,勝義故、不圓滿故、圓滿故、無莊嚴故、有莊嚴故、有餘故、無餘故、最勝故、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