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智慧能洗煩惱之垢,故譬以水也。文殊師利問經曰:「心性本淨,諸過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雜語)末為莫之義,陀摩為中之義,無著於中道也。法華玄義二曰:問:中道是何義?答:末陀摩經中自注曰:末者莫義...【非心俱生法】 p0716 品類足論六卷十五頁云:非心俱生法云何?謂意處,及非心俱生十一處少分。...【一向修毘缽舍那】 p0011 瑜伽七十七卷三頁云:世尊!齊何當言菩薩一向修毘缽舍那?善男子!若相續作意,唯思...梵語 gotra。又作種姓。即佛及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人各具有可能證得菩提之本性。此有先天具足不變者,與後天修行...禪林用語。形容禪者之風采光儀,或其機用之灑脫可喜。碧岩錄第四則(大四八·一四三中):「德山背卻法堂,著草鞋便...【有意】 p0538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二頁云:俱生聞思所成妙慧,善成就故;名為有意。...共有十種,即忿(憤怒)、恨(怨恨常思報復)、覆(隱藏自己的罪過)、惱(對他人發火)、嫉(嫉忌他人)、慳(吝嗇...【五種順出離界】 p0275 瑜伽十一卷十一頁云:此中由欲恚害出離,卽說乃至樂根出離。由色出離,卽說第四靜慮舍根出...戒本疏·持犯方軌:「言作犯者,出家五眾,內具三毒,我倒自纏,不思對治,鼓動三業,違教造境,名之為作。作與持違...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諫隨舉比丘尼者,比丘僧舉,意在清心,五眾同治,不相往返。乃違眾命,親事供承,為惱處深。...梵語 āvenika,巴利語同。指不共同,即獨特之法。如十力、四無畏等十八法唯獨佛所得,餘阿羅漢等聖者則未能通,故...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羅睺羅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釋尊之子,為耶輸陀羅所生。又作羅護羅、羅怙羅、羅吼羅、曷羅怙羅、何羅怙羅、羅雲...一向和風日麗的舍衛國,有一天忽然陰風慘慘,烏雲密布。幾個時辰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陰暗的烏雲中竟落下血水,...有一位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兒,孤苦伶仃,一無所有,流浪街頭,受盡磨難。最後終於創下...其實除去五蓋,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問題----分心散亂。這個問題雖沒有明確被列在五蓋之中,但一樣...佛像能引發人的善根。當時有個婆羅門女在瞻仰頂禮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尊容的時候,內心生起了極大的恭敬和信仰之心。這...妙葉禪師《寶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詳夫一心平等,體性無虧。雖纏綿於業識之中,靡不有出塵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處有別相念、總相念。雖然觀受是苦,但...問:為什麼我們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並不持戒的出家人, 或自稱出家人)。 答:在《大悲經》...
智慧水
【佛學大辭典】
上篇:智慧山 | 下篇:智慧火 |
【生因】 五因之一,謂地、水、火、風四大種,為生起色法的原因。參閱『五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