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四土之一。酬萬行之因而得之萬德莊嚴淨土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Bohdhisattva Mahāsattva),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禪宗公案名。又作曹山吃常住苗。本則公案乃雲門文偃與曹山本寂就「沙門行」之問題所作機緣語句。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四法能攝一切所知及智】 p0470 此卽四念住也。瑜伽十四卷七頁云:已說三種佛教所應知處。次說四種。謂有四法,能...【五法性攝三身】 p0281 成唯識論十卷十六頁云:有義、初一攝自性身。說自性身,本性常故。說佛法身,無生滅故。說...【三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發光地的菩薩,加功用行,發起深廣之心,如法修行,智慧光發,即斷闇鈍障(謂忘失聞、思、...(術語)一心專注而修諸善法也。俱舍論四曰:不放逸者,修諸善法,離諸不善法。...亦名:淫戒緣起 含注戒本·四波羅夷法:「佛在毘舍離國,時須提那子持信出家。後還本村,與其故二共行不淨。諸比丘...(術語)三重之曼荼羅,從中胎八葉之大悲而生,故有此稱。大日經一曰:胎藏正均等,藏中造一切悲生曼荼羅。...如來為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現的劣應身,高一丈六尺,這是通常應化佛的身量,釋尊住世時,就是現丈六金身。...行事鈔·標宗顯德篇:「尊者瞿沙說曰,不破義,是尸羅義。如人不破足,能有所至。行者不破尸羅故,能至涅槃。」資持...(術語)寂靜無事之狀也。維摩經弟子品曰:法常寂然,滅諸相故。注曰:生曰:寂然者,寂靜無事之義也。...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願的攝受,所以在臨終的時候,佛陀以淨光...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我是一個命運多舛之人。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車禍失去了左腿,之後又身患絕症。這一切都是業力使然。而我何其有幸,...丹麥著名醫學家、諾貝爾得主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在眾多候選者中,芬森選中了一個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芬森擔...少康法師是淨土宗五祖,少年出家,歷學法華、楞嚴、華嚴、瑜伽等經論。他本是位學問僧,但到唐德宗貞元初年(七八五...問: 在為臨終人助念過程中,應當持什麼樣的心態念佛號?是清清楚楚的念佛號就好?還是念念中,意想提醒行人不要忘...由發心中去承擔責任 經常對信徒們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要求他們承擔起責任,更忽略責任之重要性。所謂發心容易持久難...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香、味、觸,所引發的我們的慾望,它的這種過失憂患是非常巨大...
報土
【佛學大辭典】
上篇:跏趺 | 下篇:報土真身 |
(名數)一、地獄趣Narakagati,二、餓鬼趣Preta,三、畜生趣Tiryagyoni,四、人趣Manuṣya,五、神仙趣Bṣi,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