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四十八輕戒之第二十二。誡未有所解,憍慢不遜,恃自己之智力或地位權勢財力等,反輕侮精通一切經律學德兼優之師家,不諮受法者。是為制乖於傳化之益之戒。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但小乘不請於五夏之內,即為得罪,大乘則不問其時限。此雖與第六不供給請法相似,然彼制懈怠不請,此在誡憍慢不請,制意不同也。法藏太賢皆謂為慢人輕法戒。今依天台。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即指菩薩於惡世末法期間,弘揚法華經時安住身心之法。據法華經卷四安樂行品載,安樂行計有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指見、緣、事三現觀。現觀,指以無漏慧觀現前之四聖諦之理。(一)見現觀,係就見諦之法而立者,即以無漏智慧觀諸諦之...(名數)眾生之心有五種散亂:一、自然散亂,五識不守自性,隨逐外境,念念變遷也。二、外散亂,意根馳動,隨逐外塵...(印相)無論何尊,結顯其尊威儀之印也。...亦名:無根殘謗戒犯緣 行宗記·釋九十單提法:「犯緣亦八:一、是比丘,二、作大比丘想,三、有瞋心,四、無根,五...(術語)圓滿自利利他二利而成佛果之菩薩道也。法華經藥草喻品曰:汝等所行是菩薩道。...【無明有二種業】 p1079 雜集論四卷十頁云:謂無明支有二種業。一、令諸有情於有愚癡。二、與行作緣。令諸有情於有...(?~842)唐末僧。海門郡(浙江,一作海汀郡)人,俗姓李。為唐宗室之後裔。師因曾住於杭州鹽官之海昌院,故又有...凡二十卷。清代聶先撰。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三冊。記述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凡五百餘年間...(術語)不思議業相之對。依法力熏習而如實修行,破生滅相,現不生滅,破無明不覺,顯現法身之相也。即本覺之隨染者...(流派)Hetuvādāḥ,說一切有部之別名。...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來說,也不過是拾佛祖幾句剩話。 至於宗門下一法,乃佛...過去,有一位居住在山裡的人,偷了王家庫府中的貴重衣物,逃至遠方。國王於是派人四處搜尋,終於逮捕竊賊,並帶至國...淨土法門,不但是三惡道的眾生難信三惡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癡暗冥,沒有善根智慧相信,甚至聽聞的機會都沒有。不但三...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除非我們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寶;除非我們不學佛,學佛一...1.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嘴不言。初出茅廬,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大事做不了,小事...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性。一般表述,是以實相為體。(中略)這次就具體地針對這部...有一次佛陀帶領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們走到象頭山。象頭山留有佛陀許多的回憶,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的景象,佛...我們要守住一念心,這念心最麻煩的莫過於貪慾。做人本來就要安分守己,約束好自己的行為;但是貪念一起,行動就由不...
憍慢不請法戒
【佛學大辭典】
上篇:憍慢僻說戒 | 下篇:憍曇彌 |
梵名 Bhagavad-gītā。又作聖婆伽梵歌。意譯為世尊歌。為古代印度之宗教詩。即大敘事詩(梵 Mahābhārata,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