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一位居住在山裡的人,偷了王家庫府中的貴重衣物,逃至遠方。國王於是派人四處搜尋,終於逮捕竊賊,並帶至國王面前。國王質問他衣物從何而來?山民辯稱:「這衣物是我祖父留下來的。」國王命令他穿上這套衣服,發現他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穿著?應戴在手臂上的,他卻穿於腳上;應圍在腰間的,他竟戴在頭上。
國王確定衣物非山民所有,是賊無疑,於是召集群臣,共同商議。最後,國王告訴竊賊:「若是祖父留給你的衣物,你應該知道如何正確穿著。可是你卻穿得上下顛倒,這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穿戴。由此可知,這套衣物必定是偷來的,而非你所擁有的舊物。」
以山民竊取王庫之衣物來做比喻:國王譬如佛,寶藏譬如佛法,愚癡山民猶如外道。外道竊聽佛法,便自認已獲得佛法大義,卻不知法理、法相,不了解其中的深奧妙理,以自己的觀點,妄加斷言,顛倒是非,惑亂大眾。如同山民雖竊得國王寶衣,卻不能辨明次第、顛倒穿戴,是同樣的道理。
典故摘自:《百喻經·卷第一·(八)山羌偷官庫喻》
省思:
經典提到:「隨文取義,不得深意,又亦不求秘密之義。而自稱言,我解佛之所說甚深之義,我亦能說甚深之義。當知此人,是三世諸佛怨家,滅我法眼。」佛法是心地法門,微妙大義必須由深信教理,理解權實,透過實踐而次第證悟。唯有腳踏實地聽聞教理、依教奉行,如法修行,時時覺察覺照,方能真正了達佛法真諦,蒙受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