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十二部經中,有優婆提舍Upadesa,譯曰論。佛自論議問答而辨理也,而佛弟子論佛語,議法相,與佛相應者,亦名優婆提舍。三藏中之阿毗達磨藏Abhidharma是也。阿毗達磨藏有四名。優婆提舍為其一。亦譯為論。然則論之名,通於師資,但為立師資之別,故十二部經中之論稱為經。特以三藏中之優婆提舍謂之論。大乘義章一曰:「優婆提舍,此正名論,論諸法故。」淨土論註上曰:「梵言優婆提舍,此間無正名相譯。若舉一隅,可名為論。(中略)佛所說十二部經,有論議經名優婆提舍,若舉佛諸弟子解佛經教與佛義相應者,佛亦許名優婆提舍,以佛法相故。」瑜伽論十五曰:「研究抉擇,教授教誡。為斷有情所疑惑故,故稱為論。」瑜伽師地論釋曰:「問答抉擇諸法性相,故名為論。」俱舍論一曰:「教誡學徒故稱為論。」肇論慧達序曰:「問答折征所以為論。」起信論義記上曰::「假立賓主,往覆折征。論量正理,故名為論。」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誓願延命利生之地藏菩薩。據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如來讚歎品載(大一三·七八三中):「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1025~1091)宋代臨濟宗黃龍派僧。綿州(四川)人,俗姓蒲。師事富樂山之靜禪師,十八歲受具足戒。後出蜀中,至荊...(名數)如來有七種之性自性,性者即不變遷之義,此不變遷之性即為如來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佛陀以一種語言演說一切法之意。又作一圓音教、一音說法。謂佛唯以一音說法,然眾生隨其根性之別,而有大小、空有、...即菩薩為救度眾生,以欲牽引之;比喻欲為鉤,故稱欲鉤。維摩經卷中佛道品載,菩薩為救度眾生而行善巧方便,示現種種...【二翼】 亦喻二輪,又譬二門。故止觀云:馳二輪而致遠,喻止觀以橫周;鼓兩翅以高飛,譬定慧之豎徹。故荊溪諮...(一)指親近善友、聽聞法音、修不淨觀。[長阿含經卷九「十上經」] (二)指多供養佛、多事善友、於多佛所請問法要。...【法體雖有不可取相】 p0765 瑜伽六卷四頁云:我今當說雖復是有;不可取相。謂或有遠故,雖有而不可取。又由四...不應行者,謂一切惡,是不應行,分為不應行及應離之二。...全一卷。宋代僧無文道燦撰,法嗣惟康編。度宗咸淳九年(1273)刊行。又作無文道燦禪師語錄、無文和尚語錄。收於卍續...元代僧。生卒年、籍貫俱不詳。曾任松江府(江蘇松江)僧錄,受「廣福大師」之號。據磧砂延聖院板大藏經之大宗地玄文...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內寺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在樂音樹...
我們對言語的態度,就是從父母呼、父母命這幾句開始做起。一個孩子連對父母講話都不恭敬,他對別人也不會恭敬。這一...
吳興縣(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撫),他的先父曾經當過郡府的刑杖手。工作雖屬卑賤,但心地忠厚,常懷濟人危難之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提兒尿尿吹口哨,逗兒笑笑裝怪調。 舉上肩頭騎馬馬,躲到樹...
現在天氣熱一點,沒地方躲。你躲到房裡邊,也不行,躲不好還更熱。禪堂裡邊其實並不熱,是你有這個執著心,厭煩這個...
先說願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的決,願的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初發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你們全在昏沉、妄想裡做活計,說怕妄想,怕昏沉,怕...●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說起老,常會有人想起老態龍鐘、風燭殘年等詞,彷彿老就是衰敗,就是調零、就是不幸。其實,此念差矣!同是描寫老,...
論
【佛學大辭典】
上篇:談議 | 下篇:二種論 |
(?~1165)宋代僧。秀州(浙江嘉興)人,俗姓陸。初名近禮。身長八尺,腹大數圍,人稱大禪。依大慧杲參究,性率真...
延命地藏
德普
七種自性
一音教
欲鉤
二翼
三多
法體雖有不可取相
不應行
無文道燦禪師語錄
管主八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身在公門好修行,走進寶山不空回
勸孝歌兩首

那一班子人都是開悟的

願不切,行不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