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識之所安住,識之所愛著,名為識住。有四識住七識住之別。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衣與法也。謂傳正法之征,更授師之袈裟也。傳燈錄三曰:五祖弘忍,對六祖慧能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307~380)晉代僧。竺道潛之弟子,博覽眾經而特善法華。於京師(江蘇江寧)大開講席,當世名流王導、孔敷等人皆敬...(562~727)梵名 Bodhiruci。意譯作覺愛。初名達摩流支(梵 Dharmaruci),南天竺婆羅門出身。天資聰睿,十二歲出...(雜名)七珍者,七種可珍重之寶也。與所謂七寶同。萬寶者,指一切之財寶而言。...梵名 Kautilya,或 Cānakya, Chānakya, Visnugupta Kautalya。紀元前三、四世紀間之印度政治家。為孔雀王朝(梵 ...修道所斷惑(梵 bhāvanā-mārga-prahātavya-kle?a)之略稱。與「見惑」對稱。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斷之惑。即於...凡三卷。守堅編。又稱雲門廣錄、雲門和尚廣錄、雲門文偃禪師廣錄、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語錄。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月輪觀五種三昧者:一、剎那心,二、流注心,三、甜美心,四、摧散心,五、明鏡心。 一、剎那心 謂初心見道,...(1244~1306)宋末元初臨濟宗僧。西蜀(四川崇慶)人。號鏡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日本弘安二年),與無學祖...(術語)世為遷流之義,破壞之義,覆真之義。間為中之義。墮於世中之事物,謂之世間。又間隔之義,世之事物,個個間...【三不善根】 p0190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頁云:問:更有所餘能發惡行無量煩惱,何故簡取貪瞋癡、立不善根?答:發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我想每一位學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個定位,就是要知道我們身在何方,同時也要知道心歸何處。所以說在人...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槃,弟子們在火化他的...佛陀在經典當中告訴我們,生命就像是無止境的水流,這個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不可能會停止的。...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本尊相應法。既然是一個本尊所加被的法門,所以整...中國僧人吃素!造就了中國素食菜餚源遠流長而精緻的烹調藝術,但泰國的僧侶、日本的和尚、韓國的出家眾、西藏的喇嘛...問: 如果佛性本俱,是過去本俱,是現在本俱,還是未來本俱?還是本來如是,只因一迷一想之間就墮落邊離,而失佛性...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個叢林的生活實際編製了許多語言通俗、寓意深遠的佛教警策格言...過去,有位菩薩出家為沙門,於山林間修道,慈心悲愍眾生輪迴三界受苦,常思應如何救度。於是靜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脫...
識住
【佛學大辭典】
上篇:識心 | 下篇:四識住 |
又作隱居、隱遁。摒除世事,隱居山野,修學佛道;亦即出家之意。於日本鎌倉時代以後,特指中年以後之出家。又遁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