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菩提,福德,智慧,羯磨之四行也。大日經疏五曰:「正方四葉是如來四智,隅角四葉是如來四行。」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何因緣故一分眾生於方廣分廣大甚深雖生勝解而不出離?由深安住自見取故,常堅執著如言義故,依此密意薄伽梵於大法鏡...六欲天者,福德與諸天為一趣。而飲食、男女、睡眠三事,與色、聲、香、味、觸五欲,與餘五道為一界。故論六趣則為天...(一)位於湖南長沙寧鄉縣西。為衡山山脈之分支、溈水之發源地。又稱大溈山。山多平地,水道便利,故古來出家人每多耕...(術語)三昧耶戒之四重禁也。以是為成無上正等覺之因故也。...(流派)教派名。起於印度。與釋迦牟尼同時。或云為佛教之支派。耆那者,勝者之意。能起脫一切世苦之謂也。教祖大勇...(術語)謂阿彌陀佛也。阿彌陀佛之名號,有六字九字十字之三種。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為十字之名號。此中歸命二字,...(書名)十五卷,馬鳴菩薩造,秦羅什譯。集種種之因緣譬喻以勸誡人。...(物名)佛缽名。五分律十七曰:佛在蘇摩國自作缽坯,令窒師燒初成,金缽次成。參照蘇摩國缽條。梵Somapātra。...秘密的神咒,即陀羅尼。...羯磨疏·諸戒受法篇:「問:『約情七支,攝戒盡不?』答:『(一,攝盡)盡。通收故。如打搏等,落殺戒中。(二,攝...(雜語)僧堂當直之人。交附於他直人也。見象器箋九。...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
持名一法,最為末法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颺,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聖悲...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許多人在一生之中,會不斷叩問這個生命大題,且在不同的歷程,會有不同的問尋方式。例...從前,寺院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僧人。老僧才學廣博,聲名遠播。小沙彌整日按師傅所授之法打坐,讀經, 日復一日。小...
目前營養學家對於健康飲食的建議強調少攝入飽和脂肪,膳食結構以全穀物、新鮮水果和蔬菜為主的重要性。這種素食營養...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老子和莊子是放曠逍遙哲學家的代表。尤其莊子曉夢迷蝶的典故,一直是許多人不斷探究的問題...念阿彌陀,不必除妄想,衹要聲不絕,決定生安養。 專念阿彌陀,不必參是誰,衹要心不亂,決定出輪迴。 專念阿彌陀,...
在佛教裡面,釋迦牟尼佛給在家人提出五條基本的規範,這五條規範我們稱之為五戒。第一條不殺生;第二條不偷盜;第三...
四行
【佛學大辭典】
上篇:四有為相 | 下篇:四行相 |
三乘和一乘。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一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法華經所說是。若配於天台之四教,則藏通...
二十八不正見
六欲天
溈山
無上正等戒
耆那教
西方十字尊
大莊嚴論經
蘇摩缽
密咒
具戒境量攝戒盡不盡
交堂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觀想念佛,觀之事且從緩行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活在當下

素食營養入門必讀

讀誦《普賢行願品》的殊勝功德

心裡的墳土早幹了
戀西大師:念佛要訣八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