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又曰生佛一體,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無差別之義也。或曰凡聖一如。謂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寶積經曰:「眾生如即如來如,如來如即眾生如,眾生如來無二無別。」不增不減經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義一名異。」華嚴經曰:「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涅槃經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寶筴經曰:「佛界眾生界,一界無別界。」即是。是實大乘之通談也。但說義有左右。或謂法有性相,攝相歸於性故為生佛不二。是相宗之意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攝相歸性,皆如為體。故經說言,一切亦如,至於彌勒亦如。」或謂法者俗有真空,生佛之異,俗諦上假名之差別而巳。真諦之法性,眾生性空,佛陀亦性空。性空平等,故為生佛不二。是空宗之意也。觀經散善義曰:「生死無為亦空,凡聖明闇亦空,世間六道出世間三賢十聖等,若望其體性,畢竟不二。」或謂真心一體,有不變隨緣之二義,以隨緣故,有生佛之相。以不變故,生佛之性為一味。或謂法界之體,修性不二,眾生修惡之性,即佛界性惡之德。此性惡圓明,名之為佛,故為生佛不二。是等皆性宗之意也。起信論義記曰:「不變性而緣起染淨恆殊,不舍緣而即真,凡聖致一。」妙宗鈔上曰:「良由眾生性具染惡,不可變異。其性圓明,名之為佛。」巳上總就理性上論不二也。若就華嚴之事事無礙法界,天台之十界互具,真言之六大無礙之義,則直爾於事相上有不二之義。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雜語)無物被覆於上之土地也。法華經譬喻品曰: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本生)Siṁhala,譯曰執師子。釋迦如來往昔為大商主時之名。亡羅剎國而立僧伽羅國。西域記十一曰:昔有大商主雲僧...(術語)佛三十二相之一。言佛之足下有千輻輪之印紋也。是標駕御一切之法王相者。觀無量壽經曰:足下有千輻輪相。...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佛在舍衛,居士設食,六群含飯語,居士譏以豬狗駱駝烏鳥為譬。比丘舉過,佛因訶制。」(含注...亦名:盜人物之物相 子題:盜六塵、盜六界、盜空、盜識、胸行、胸行、胸行蛇毒藥師、六根偷盜、眼盜、盜六大、盜風...有名氣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稱。...指釋迦佛入滅至彌勒菩薩出世之年數。彌勒菩薩現住兜率天之內院,定壽四千歲,待定壽終了,方得出世成佛。其定壽換算...亦名:三種界別 子題:攝僧界、攝衣界、攝食界 隨機羯磨·諸界結解篇:「界別有三: 攝僧界 ,攝人以同處,令無別眾...【有事】 p0538 俱舍論一卷五頁云:此有為法,或名有事。以有因故,事是因義。...(書名)具名法華經玄讚。慈恩著。解法華經。...(山名)為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統志八十二曰:九華山在青陽縣西南四十里。顧野王輿地誌:上有九峰,千仞壁立,周圍二...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
蕅益大師本姓鐘,字素華,晚年才自號蕅益老人。他的祖籍是吳縣(今江蘇蘇州市),父親叫鐘岐仲。鐘岐仲向來信奉佛法...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為我們理解得不夠。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覺...【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
今先說輪迴二字之義,這輪迴之義就是人間所共知的一句俗話,乃說輪過來又回過去的意思。若問云何是輪過來回過去的呢...
有一日,世尊開示說:如來在世間度化眾生,有五件事必須去做。哪五件事呢?一是為一切眾生宣說佛法,二是為父親說法...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方等諸經所明。 這是說明事懺利...
【時堅淨信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世尊。無上大智。何意不說。乃欲令彼地藏菩薩而演說之。佛告堅淨信。汝莫生高下想。】...
《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在受雲谷禪師啟發之後,發願改命,通過不斷修心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從此而後,終日兢兢,便覺與...
生佛一如
【佛學大辭典】
上篇:生佛 | 下篇:生佛假名 |
(一)愚,謙辭之意;禿,剃髮之意。中阿含經卷十二鞞婆陵耆經(大一·五○○上):「我不欲見禿頭沙門。」原系印度古...
露地
僧伽羅
千輻輪相
含飯語戒緣起
大盜戒盜人物物相
名德
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界別有三
有事
玄讚
九華山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大藏經】大智度論

淨宗祖師蕅益大師的故事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十種逆境為道場》譯文

三大輪迴之根

佛為生父宣說佛法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地藏菩薩早就可以成佛,為什麼永遠示現菩薩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