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佛殿內之坐處,區劃二所。近佛之所為內陣,遠為外陣。又書為下陣。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又作正遍知海。正遍知,為佛十號之一,意謂佛真正遍知一切法,此「知」如海之深廣無邊不可測量,故以海比喻之。觀無...簡稱圓教,是大乘窮極的實教,若悟圓教之理,能頓入佛位,頓足佛法,故名圓頓。...在古代印度,語言系作為一種思考之對像,然在吠陀(梵 Veda)神學中,有關祭典上實際之補助文獻中,有所謂「吠陀六...(術語)法華經之說會也。二處者,靈山與虛空,三會者,自初至寶塔品之半,在靈山說,故曰靈山會。自以大音聲普告四...主張「悟時即法性至理一體;一悟一切悟,而無階級次第之分」之學說思想。東晉僧道生(355~434)著「頓悟成佛義」,...亦名:十數 子題:自餓外道、自然外道、梵天為因外道、無因果外道、神我外道、一識外道、不修外道、邪因外道、色無...(術語)真如為萬法之實性,諸相不可得,故曰妙。楞嚴經二曰: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名數)十住十行十迴向為三賢,初地乃至十地為十聖。賢者發似解而伏惑之位。聖者發真智而斷惑之位。於此該收菩薩乘...【受有三種寂靜】 p0731 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頁云:又彼諸受,應知略有三種寂靜。一、由依止上定地故;下地諸受,...為密教金剛界三十七尊之一,四攝菩薩之一。位居金剛界曼荼羅外院方壇之北方。又稱遍入菩薩、攝入菩薩、召入菩薩。密...於讀經之最後,以諷誦佛德之讚歎文作結束,稱為結讚。黃檗清規諷誦章(大八二·七七二中):「詣靈前,舉三寶讚、彌...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諸...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
調心,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古德云:君子慎所習。 良習,引人遷善遠罪,邁向光明; 惡習,令人沉迷不覺,墮入暗冥。 一...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謂約生滅門,以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楞嚴經》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產生一種對立,不好。你衹要保持清楚的覺照,觀察你的本性是清淨的,何其自...我們會覺得有煩惱、有苦難,是因為不明狀況,不了解原因;倘若了解煩惱和苦難生起的源頭,我們就會明白,煩惱是庸人...自利能讓人走多遠?市場邊界的擴展應該有怎樣的過程?人富有之後如何獲得幸福?這些問題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得到答案...
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可以生西方嗎?當然可以!要知道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請問惟寬禪師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寬: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禪...
1、皈依三寶的意義:學佛必從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雖研習佛教,若不皈...
外陣
【佛學大辭典】
上篇:外海 | 下篇:外執 |
全一卷。又稱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續入法界品、華嚴經入法界品。唐代地婆訶羅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冊。依華嚴...
正遍知海
圓頓教
文法學派
二處三會
頓悟成佛說
沙彌十數
妙真如性
三賢十聖
受有三種寂靜
金剛鈴菩薩
結讚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善自調身心,具諸功德力

轉五濁而成清泰
楞嚴經裡是如何對治妄想的
聖嚴法師《煩惱是助道的因緣》
做大事業需要哪種精神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往昔的因緣甚深
禪的心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