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世間一切之事法,雖皆名義乖離,而諸佛菩薩之名號及陀羅尼等,則皆名義不離。又謂之名體不二。如阿彌陀佛,以阿彌陀為名,以光明為義,為體為法,此名與義,相即不二,故稱阿彌陀之名即已攝取光明矣。往生論註下曰:「問曰:名為法指,如指指月。若稱佛名號便得滿願者,指月之指應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稱佛名號亦何能滿願耶?答曰:諸法萬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異法。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梵咒音辭等是也。如禁腫辭云:日出東方乍赤乍黃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關日出而腫得差。(中略)有名異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傳通記三曰:「光之與名即是名義,名義具足,有不舍益。」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馳走】 p1255 瑜伽八十六卷十三頁云:若於彼事,愛結所繫;名為馳走。...指塔之「平頭」上重重之輪盤形建築。略稱露盤。又作盤蓋、槃蓋、輪蓋、相輪。露盤中心以竿貫穿,此竿又稱輪竿、心柱...為三種菩提之一。菩提,指果上之智慧。聲聞果之智慧為聽法之結果,與緣覺、佛之智慧分別由思惟、無師自修而得者不同...指僅具形式之教化門,猶如莊嚴佛法之外在門面,非真實之佛法。如一般以六度萬行為佛法,其實仍未徹入真實佛法,故稱...(經名)一卷,秦羅什譯。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諸佛甚深三昧諦觀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問云何發心?佛答無發是發。...得入解脫境界之門,即稱解脫門;乃指脫離三界之苦而令得悟之門。此外,空、無相、無願等三種禪定,為通往涅槃之門戶...1、無常修、非樂修、無我修。無常修是聲聞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所以只是觀察一切有為法的無常;非樂修是聲...為「性相融會」之對稱。認為性、相二宗於教義上有優劣之別,明確加以抉擇判斷者,稱為性相決判。乃華嚴宗四祖澄觀學...【不共無明有二種】 p0338 成唯識論五卷七頁云:不共無明、總有二種。一、恆行不共。餘識所無。二、獨行不共。此識...【乾闥婆城】 大論云: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日轉高轉滅,但可眼見,而無有實,名犍闥婆城。靜...亦名:在俗從非親尼取食戒緣起 含注戒本·四提舍尼法:「佛在舍衛,世儉谷貴,餓死無限。蓮華色尼,著衣持缽,入城...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省庵大師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對這些正面來勸勉,不要怕自己愚鈍、不要怕自己根機淺陋,你衹要去做,做了就能夠得到好...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果卿居士曾經提到過,要戒除邪淫有時候仰仗自力還是不夠的。就需要他力或法力。所以果卿居士就提議每天讀三遍楞嚴經...
太虛法師講過一句話:人成即佛成。說的是:我們在人世間修行,無論是世間的善法還是出世間的善法,都是以人這個本體...印祖在一生教化眾生的過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國平天下之大權女人家操得了一大半。為什麼呢?有賢善的女人,才...
普天之下的叢林寺院,擁有著堆積如山的飲食,衹要手托缽盂,便可以任意享用。黃金白玉並不是稀奇珍貴之物,只有披戴...前言 這次貴社社長德欽法師,暨李炳南老居士等,發心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會,可說是一件具有深重意義而值得讚歎!時...流水長者子 金光明經上記載著,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六度萬行以來,有一世為流水長者子,偶然看見上萬條魚類因池水幹...
名義不離
【佛學大辭典】
上篇:名義 | 下篇:名號 |
(雜名)珍寶之台閣也。法華經曰:其土人民皆處寶台珍妙樓閣。...
馳走
承露盤
聲聞菩提
莊嚴門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解脫門
三修
性相決判
不共無明有二種
乾闥婆城
村中取非親尼食戒緣起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藏經】信心銘
大安法師:不要怕自己根機愚鈍淺陋
聖嚴法師:不要自己障礙自己
戒邪淫方法

最根本的世間善法
賢母才能培養賢善的子女
